江苏省“十一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苏省“十一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85c640e76c66137ee0619b5

江苏省“十一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07-13 点击:3476

“十一五”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我省太阳能技术和产业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外太阳能科技资源,进一步促进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现提出我省“十一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一、 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背景和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电池这种半导体器件把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具有资源丰富、无污染、安全、寿命长、维护简单等特点,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包括石英砂原料开采、工业硅初级提炼、高纯硅(多晶硅)提炼、铸锭(多晶硅)或拉棒(单晶硅)、切片、电池片、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和设备制造等。本规划重点研究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和应用,即光伏产业链自上而下的主要环节:高纯硅原料生产、单晶硅拉制、切片和太阳能电池生产,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

(一) 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情况。

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鼓励政策来推动光伏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日本是世界光伏产业第一大国,世界前10大厂商有4家在日本,日本提出的“新阳光计划”,到2010年生产43亿WP光伏电池。美国于1997年宣布了太阳能百万屋顶计划,2006年8月23日美国加州制定了百万屋顶计划,总的市场容量将超过欧洲。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高于常规能源上网电价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产业发展,使其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荷兰政府提出“荷兰百万个太阳光伏屋顶计划”。2005年2月16日,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协议》生效后,欧盟、日本以及未签署协议的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推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进一步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光伏产业呈现四大变化趋势,一是国外政府政策的变化,如2005年德国光伏市场延续了2004年的“井喷式”增长,光复安装比2004年增长130%,占到2005年世界光伏安装份额的57.3%,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光伏催化剂市场,2006年,由于德国新总理对

能源政策的改变,光复安装与2005年相比成负增长,德国市场需求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企业的生产和销量。二是产业关键技术的变化。目前世界上已拥有多种专门生产太阳能高纯硅(多晶硅)的新工艺技术,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的低价格工艺、从金属硅中提取高纯硅的冶金法、高纯硅SiO2直接制取工艺、熔融析出法还原或热分解工艺、无氯工艺技术、Al-Si熔体低温制备太阳能级硅和熔融电解法。如瓦克公司和SGC公司,分别用SiHCl3和SiHCl4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沸腾床法进行还原或热分解工艺来炼制高纯硅。这些新工艺技术与改良西门子法相比较,投资少、成本低。三是世界光伏市场的变化。据了解,全球生产高纯硅的七大公司的产能扩张,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投资高纯硅项目建设,预计到2008年世界高纯硅市场供需矛盾将缓解,到2010年高纯硅供需基本平衡。四是世界光伏产业的装备水平的变化。据了解,太阳电池的封闭式全自动的生产线已下线,电池组件全自动生产线组装也已产业化,这些装备的产业化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电池转换效率。

(二)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随着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光伏技企业的崛起,我国的光伏制造能力迅速提升,在世界光伏制造产业的排名逐年上升,一大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和生产线相继建成或者正在建设。据了解,国内2005-2006年整个光伏产业的投资规模超过100多亿元。2006年全国光伏电池总产能达到450MW。组件总产能超过500MW。我国光伏产业情况,归纳起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发展速度快。近几年,我国光伏生产规模年均超过100%以上的增长,2006年已跻身四强,使得我国无论是组件还是电池生产都迅速迈进世界光伏制造大国。截止2006年,我国单晶硅拉制产能已达1200吨,产量达600吨;硅片主要是6英寸,有少量8英寸,硅片的厚度在220微米左右,总产量为6000万片(145MW);单晶硅太阳电池总产量约200MW,P型电池的效率达到16%左右,太阳电池的组件寿命可达20年。

2、产业链开始向上游渗透。为了尽快摆脱高纯硅材料受制于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许多省份都想方设法在原料提炼上取得突破,加快新建或扩大产能。初步了解已开工或计划建设的多晶硅项目有四川新光硅业1200吨/年、洛阳中硅3300吨/年、宁夏石嘴山5000吨/年、云南爱信3000吨/年、江苏顺大1500吨/年、江苏中能1500吨/年和辽宁凌海1000吨/年。

如果这些项目都能付诸实施,全国多晶硅总产量将达2.5万吨。

3、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当前高纯硅料供应紧张、价格高昂也刺激了光伏制造商努力开发更高效率和更低硅耗的晶体硅电池技术,促进了我国高效晶硅技术、更少硅耗的直接硅片技术以及薄膜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省光伏产业发展势头日趋强劲,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呈现出上游企业有所发展、中游企业迅速壮大、下游企业不断涌现的特点,光伏产业总产量与产能均居全国首位,形成了“全国光伏看江苏”的格局。

1、产业链相对完整。2006年,我省光伏产业链的源头,已有许多家企业积极涉足高纯硅的生产,江苏顺达年产1500吨一期工程和江苏中能年产1500吨一期工程已投产。据了解,江苏阳光集团与宁夏正式签订了投资35亿元、年产4000吨多晶硅项目的合作协议;在产业链上游的硅棒、单晶硅切片的产量分别达到445吨、8681.13万片;产业链中游的电池的组件产品产能均达到300MW。实际产量为电池93.5MW,组件251.23MW;产业链下游的系统集成、部分设备制造等得到发展,如常州华盛天龙机械有限公司积极研发从事光伏生产及测试设备制造,扬州艾诺斯(江苏)华达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和研制蓄电池、太阳能电源控制器、逆变器等光伏产品,无锡二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承接国家“光明西部无电乡村通电工程”项目为依托,积极发展光伏发电集成系统。无锡尚德已建设完成了300KW的并网发电示范项目。

2、龙头企业和企业家作用发挥效应。我省无锡尚德、南京中电和常州天合的太阳能光伏项目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同时无锡尚德、南京中电、南通林洋、常州天合和苏州阿特斯等相继在境外上市,这些都表明我省光伏企业国际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在国际光伏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显现。随着施正荣、赵建华等一批企业家的脱颖而出,很多国际光伏一流人才纷纷涌入我省,形成了研发力量较强地团队,使得中国地光伏电池技术一步就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3、拥有了一些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目前,我省光伏产业在单晶硅拉制、电池片产业化关键技术、光伏组件工程化技术、应用产品集成化技术等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0多项,发明专利近20项,组建了“江苏省太阳能光伏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和产业技术研发国际转移中心等,部分产品获得多项国际质量和技术认证证书,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如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承建“国家光明西部无电乡通电工程”40座独立光伏电站和10kw并网电站,无锡尚德投资建设300k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张耀明院士带领下的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研究开发20kw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2006年已经建设成功;无锡地区生产大量的太阳能应用灯具,出口到欧美

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将我省的光伏产业置身于国际光伏产业中进行对比和定位,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是“原料、市场、关键装备”三头在外的产业格局,一是高纯硅原料产能缺口依然较大。2006年,我省消耗高纯硅材料大刀615吨,其中进口约4415吨。据专家预测,到2008年省内高纯硅材料需求约6000吨。江苏顺大和江苏一能一期工程全部大达产,近期市场缺口依然很大。二是技术装备水平低,制造成本较高。目前我省已能生产单晶炉,清洗机,甩干机等部分设备,但产业的关键设备依然依赖进口。在还原炉、电池及组件等生产核心技术方面和世界先进生产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三是应用市场还有待于开发。目前,我省95%以上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在国外。光伏并网发电是光伏产业应用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发电成本等原因,我国的这一市场没有启动。同时与太阳能电池相结合的光源产品,如大功率LED的技术不完全过关,应用也需要大力开发,四是光伏产业发展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国家和省还没有针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出台指导实际操作的政策意见

二、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思路、目标和原则

发展思路:立足现在的优势,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动力,以提高产业“持续发展力和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有带动力”为核心,重点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重点突破环保型高纯硅材料,低消耗大面积单晶硅棒的制备技术、太阳能光伏组件辅助材料国产化技术,加快太阳能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的国产化,在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完整的“链条”,打造千亿元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建设国家和国际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使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