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业集团的战略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某矿业集团的战略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7f2af7e4a7302768e99397d

九、人力资源分析

目前总员工4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554人,非管理人员3146人,工程技术人员508人,公司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如图2-9-1、图2-9-2、图2-9-3、表2-9-1所示。

管理人数

50454035302520151050关矿矿司司司司司司司 机煤煤公公公公公公公电总医院高级中级初级其他一号二号铁运供应运销建安鑫桥机电煤炭石龙源图2-9-1 公司各单位各层管理人员人数示意

其他, 2638,71% 管理者, 554,15%工程技术人员,508, 14%煤矸单位名称生活服务热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其他图2-9-2 公司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其它人员比例示意

其他, 88, 16% 高级, 54, 10% 高级中级初级其他中级, 195, 35%初级, 217, 39% 图2-9-9 公司各层管理人员比例示意

40

表2-9-1 公司2008年高、中级工程师所占比例

职称 人数(人) 占职工比例(%)

高级工程师

35 0.95

工程师 104 2.81

合计 139 3.76

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坚持“优质产品源于优秀的员工”的信念,不断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推行“以效定编、以编定岗、以岗定资、以资定人、职能交叉、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办法。在绩效考核上,实行分类考核,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考核结果和工资挂钩。对机关管理者实行年薪制——基本年薪+安全年薪+效益年薪;对于基层工作人员二级单位负责进行考核,赋予等级分值,实行分值与工资转化。在培训上,高度重视培训工作,鼓励员工参加各大函授和电大学习,目前已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公司已经认识到人才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并不断努力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但由于历史、体制以及行业的原因,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员工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人员总量富余、人才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主专业人员、煤化工人员短缺,有影响力的高级技术人员、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员工培训工作与公司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41

第三部分 SWOT分析

一 公司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通过以上对世界、中国及陕西能源环境的预测与分析,得出公司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如下。

(一)公司面临的机遇 1.煤炭主体地位不会改变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资源储藏量居世界第三,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很快,2002—2008年,我国煤炭产量平均每年增加2亿t,年均增长11%,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据预测,2015年的原煤产量将达到35亿t,占一次能源的68%以上。煤炭是我国中长期最可靠的一次能源,主体地位难以改变。 2.煤炭市场供需仍有上升空间

根据预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伴随着世界洁净煤技术的进步,煤炭消耗总量仍将稳定增长,2009—2015年煤炭的需求量仍将大于供给量。另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有限,且价格相对较高,长远来看,煤炭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程度会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煤炭需求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为公司煤炭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下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煤炭下游产业涉及电力、煤化工、建材等方面。根据公司煤炭资源的物理、化学特性,其煤化工产品主要以焦炭、甲醇及其附加产品为主。根据预测,我国电力市场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煤矸石发电也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可以弥补陕北电网的区域供电缺口。随着金融危机后钢铁等行业的复苏,焦炭、甲醇市场需求量在2009—2015年将大幅增长,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些都为公司打造煤—电—化—建材一体化产业链,建设国家级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4.煤炭价格稳中有升

统计数据表明,自1997—2007年,煤炭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平均达到500多元/t;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平均售价357.03元/t,洗选后的

42

精煤平均售价467.55元/t,分别比1—11月下降2.17元/t和5.65元/t。但根据预测,随着经济的复苏,2011—2015年我国煤炭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煤炭供需差约为1000万t。因此,煤炭总体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 5.国家政策积极扶持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煤炭产业政策》、《煤炭经营企业“十一五”机构调整与合理布局规划》、《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等重大政策措施。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措施旨在促进煤炭资源整合、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价值重估和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调整煤炭行业在能源产业链中的地位;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电力、钢铁、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建设煤炭、电力、煤焦化工、建材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大型煤炭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这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二)公司面临的威胁

1.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

2008年三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工业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煤炭需求和价格大幅下滑,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对煤炭工业经济运行造成了明显影响。2008年8月份以来,炼焦煤价格跌幅达50%。吨煤售价比价格最高的8月份下降238元,降幅27.6%。这将对煤炭市场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2.煤炭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煤炭行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和资源竞争。

市场竞争。中国大型煤炭基地包括神东、陕北、黄陇、晋北、晋中、晋东、鲁西、两淮、冀中、河南、云贵、蒙东、宁东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这13大煤炭基地孕育了众多的矿业集团,如:神华集团公司、攀煤集团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开滦矿业集团、陕西煤化工集团等,煤炭产量逐渐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自2009年煤炭行业利润增速将大幅放缓,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

人才竞争。对各大煤炭企业集团而言,人才稀缺尤其是煤炭主体专业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近10年来,我国煤炭行业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基于长远发展战略,为公司建立人才储备已成为各大煤炭企业集团的共识;各个煤炭集团都采用优厚的条件吸引各种人才,使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

资源竞争。煤炭行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决定了拥有煤炭资源的重要性,掌握充足的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