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焊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熔焊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7de3e31ee06eff9aef8071b

的含量更低,应小于(0.025)%。

22、2.4磷也是焊接材料和焊缝金属中的杂质,它对焊缝有两大危害,即增大焊缝金属的(结晶裂纹)倾向和(冷脆)性。

23、2.4有必要限制焊缝的含磷量,在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焊缝中一般限制在磷的含量小于(O.045)%,高合金钢焊缝要求磷的含量小于(0.035)%。

24、2.4硫对焊缝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使焊缝产生(硫化物)夹杂,增大焊缝金属产生(结晶)裂纹倾向,降低焊缝冲击韧度和耐蚀性能。

25、2.5调整(焊接材料)成分是控制焊缝金属成分的最主要手段,而改变(熔合比)可进一步控制焊缝的成分。

二、选择

1、2.1下列焊接方法中,( )是采用熔渣保护的保护方式对焊接区进行保护的。

a、焊条电弧焊 b、埋弧焊 c、二氧化碳焊 d、电子束焊 2、2.1下列焊接方法中,( )是采用气体保护的保护方式对焊接区进行保护的。

a、焊条电弧焊 b、埋弧焊 c、二氧化碳焊 d、电子束焊 3、2.1下列焊接方法中,( )是采用渣——气联合保护的保护方式对焊接区进行保护的。

a、焊条电弧焊 b、埋弧焊 c、二氧化碳焊 d、电子束焊 4、2.1下列焊接方法中,( )是采用真空保护的保护方式对焊接区进行保护的。

a、焊条电弧焊 b、埋弧焊 c、二氧化碳焊 d、电子束焊

三、判断

1、2.1实心自保护焊丝的保护效果欠佳,焊缝金属的塑性和韧性偏低,所以目前生产上很少应用。

2、2.1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分区域(或阶段)连续进行的。

3、2.1药皮反应阶段是整个焊接冶金过程的准备阶段,其反应的产物就是熔滴和熔池反应区的反应物。

4、2.1焊接冶金过程中,熔滴反应区的反应对焊缝成分影响最大。

5、2.5通常地,熔合比将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而增大,随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6、1.3通过改变熔合比的大小,可以改变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 7、2.5在堆焊时,人们总是调整焊接规范使熔合比尽可能的小一点。

8、2.1熔滴阶段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将随电流的增加而减小,随电弧电压的增加而增大。

9、2.1焊条电弧焊时,焊接参数的变化对焊缝成分变化影响不大。 10、2.2在焊缝金属中加入能形成稳定氮化物的元素,可以抑制或消除时效现象。 11、2.2增加焊丝或药皮中的含碳量可降低焊缝中的含氮量 12、2.2所有熔焊焊接方法都有利于使焊缝金属含氢量增加。

13、2.2CO2焊的焊缝含氢量最少,尤其是扩散氢含量极少,是一种超低氢的焊接方法;

14、2.2熔焊时,氢的有害作用中的暂态现象经过时效或热处理之后便可消除。

5

15、2.2氢脆性往往是钢提前发生脆断的主要原因。 16、2.2如果焊缝金属产生白点,其塑性将大大下降。

17、2.2如果焊件预先进行消氢处理,就不会出现白点现象。 18、2.2对奥氏体钢焊缝没有必要进行焊后脱氢处理。

19、2.3含Si02多的酸性渣为长渣,这熔渣不适于立焊或仰焊,一般只适用于平焊。

20、2.3低氢型焊条和氧化钛型焊条的熔渣属于短渣,适用于全位置焊接。 21、2.3熔渣与焊缝金属的线膨胀系数之差越大,脱渣性越好。

22、2.4酸性焊条或药芯焊丝常用锰铁作为脱氧剂,而碱性焊条不单独用锰铁作脱氧剂。

23、2.4扩散脱氧是在金属与熔渣的相界面上进行的,因而不会造成夹杂问题。

四、名词解释

1、2.5熔合比:熔焊时,在焊缝金属中局部熔化的母材所占的比例称为熔合比。 2、2.2时效:是指金属和合金(如低合金钢)从高温快冷或经过一定程度冷加工变形后,其性能随时间改变的现象。

3、2.2氢脆:金属中因吸收氢而导致塑性严重降低的现象叫做氢脆性(或叫氢脆)。

4、2.2白点:对碳钢或低合金钢焊缝,如含氢量较多,则常常在其拉伸试件的断面上出现光亮圆形的局部脆性断裂点,称之为白点。

5、2.2后热:焊后把焊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促使氢扩散外逸,从而减少焊缝中含氢量的工艺叫焊后脱氢处理。又叫后热。

6、2.3熔渣:焊条药皮或焊剂熔化后,在熔池中参与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覆盖于熔池表面的熔融状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及复合物。

7、2.3长渣:随温度降低而黏度增加缓慢的熔渣,即凝固时间长的熔渣,称为长渣。

8、2.3短渣:随温度降低而黏度迅速增加的熔渣,即凝固时间短的熔渣,称为短渣。

9、2.3扩散氧化:是指熔渣中的氧化物通过扩散进入被焊金属而使焊缝增氧,FeO由熔渣向焊缝金属扩散而使焊缝增氧的过程叫做扩散氧化。

10、2.2置换氧化:被焊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而导致的氧化。

11、2.2沉淀脱氧:通过焊丝或药皮加入某种元素,使它本身在焊接过程中被氧化,从而保护焊缝金属及其合金元素不被氧化的过程。

12、2.3扩散脱氧:被焊金属的氧化物通过扩散从液态金属进入熔渣,从而降低焊缝含氧量的一种脱氧方式。

13、2.5(合金)过渡系数:是指某合金化元素在熔敷金属中的实际质量分数与其在焊接材料中的原始质量分数之比。

五、简答

1、2.1焊接冶金过程中,熔滴反应区有何特点: 答:熔滴反应区有以下特点:(1)温度最高(焊接区内); (2)熔滴的比表面积大;(3)各相之间作用时间短; (4)液体金属与熔渣发生强烈的混合

2、2.1焊接冶金过程中,在熔滴反应区进行的主要化学反应有哪些?

6

答:(1)气体的高度分解;(2)氢气和氮气的溶解;

(3)熔融金属的氧化反应;(4)金属的蒸发;(5)熔滴合金化 3、2.2氮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 答:(1)导致形成气孔; (2)降低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 (3)引起时效脆化。 4、2.2如何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来控制焊缝含氮量? 答:1)应尽量采用短弧焊;2)应选用适当的焊接电流;

3)应尽量采用反极性接法;4)在同样条件下,适当增加焊丝直径; 5)应尽量避免采用多层焊。

5、焊缝金属的含氢量对焊接质量有何影响? 答:焊缝金属的含氢量超标,可能引起:(1)氢脆;(2)白点;(3)气孔;(4)冷裂纹

6、2.2控制焊缝含氢量的措施有哪些? 答:(1)限制焊接材料中氢的来源;(2)清除焊件和焊丝表面上杂质; (3)冶金处理;(4)控制焊接参数;(5)焊后脱氢处理。 7、2.2焊缝中含氧对焊接质量会有哪些影响? 答:(1)机械性能下降;(2)物理和化学性能变差; (3)导致产生气孔;(4)工艺性能变差。 8、2.2控制焊缝含氧量的措施有哪些? 答:(1)纯化焊接材料;(2)控制焊接工艺参数;(3)脱氧冶金处理。 9、2.3熔渣在焊接过程中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答:(1)机械保护作用:防止高温焊缝金属受空气侵害; (2)改善焊接工艺性能的作用;(3)冶金处理作用。 10、2.5为什么要进行焊缝金属的合金化? 答:(1)补偿焊接中因氧化和蒸发所引起的合金元素的损失;(2)消除某些焊接工艺缺陷,改善焊缝金属组织及力学性能;(3)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堆焊层。 11、2.5焊缝金属合金化的方式有哪些? 答:(1)采用合金焊丝或带状电极;(2)应用药芯焊丝或药芯焊条;3.采用普通焊丝配以含有合金元素的焊条药皮或焊剂;(4)采用合金粉末

7

复习三:焊接材料

一、填空

1、 3.1焊接材料是指焊接时所消耗材料的总称,包括焊条、焊丝、焊剂和保护气体等。

2、 3.1焊条是指涂有药皮的供焊条电弧焊用的熔化电极,它由药皮和焊芯组成。

3、 3.1焊条按照熔渣碱度的不同可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两大类。

4、 3.1焊条型号是在国家标准和国际权威组织的规定下,根据焊条特性指标而明确规定的代号,而牌号是由生产厂家制定的。

5、 3.1常用的低碳钢焊芯有H08A和H08E两种牌号。

6、 3.1低碳钢焊芯的含碳量,应在保证焊缝与母材等强度的条件下越低越好,因此国标规定Wc不大于0.10%。

7、 3.1焊芯中含碳量增加,会使焊缝的气孔和裂纹倾向加大,同时会增加飞溅,破坏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8、 3.1反映水玻璃性质的指标有模数、浓度和粘度等。

9、 3.1药皮的组成物按照原材料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四类,即矿物类、铁合金和合金粉末、有机物和化工产品类。

10、3.1典型的钛钙型焊条的型号为E4303,牌号为J422,此焊条的焊接工艺性能好,属于酸性焊条。

11、3.1焊条设计与制造应满足焊条的技术条件,遵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设计中还应考虑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和生产成本。

12、3.1焊条的质量检验,包括跌落检验、外观检验和焊接检验。

13、3.1在用(低氢)型焊条焊接时,焊前应严格清理焊接区,按规定烘焙焊条,并用短弧施焊。

二、判断

1、 3.3焊丝在焊接过程中的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导电。 (×)

2、 3.1一般认为,焊芯中的硅含量越小越好。 (√)

3、 3.1一般认为,模数M≥3的水玻璃为碱性。 (×)

4、 3.1焊条药皮的组成物中,金红石的主要作用是造气。 (×)

5、 3.1熔渣的表面张力越小,对焊道覆盖越好。 (√)

6、 3.1由于低氢型焊条熔渣属于酸性熔渣,故有利于向焊缝中过渡锰元素。 (×)

7、 3.1低氢钠型焊条的抗热裂、抗冷裂的能力较强。 (×)

8、 3.2焊剂按照烘焙温度的不同可分为熔炼焊剂和非熔炼焊剂两大类。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