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76bbc77a32d7375a417808e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学时:2学时 刘鑫国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介绍

李商隐, 诗人,字 ,号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 。 (二)字音字形(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马嵬( ) 宵柝( ) 惘然( ) 锦瑟( ) 未卜( ) 卢家( ) (三)修改错别字。 五十玄( ) 小梦( )胡碟( )( )万帝( )肚娟( )( )苍海( ) 日暧( ) 可带( )网然( )图闻( )九洲( )宵坼( )小愁( )( )世纪( ) (四)理解诗歌内容 《锦瑟》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马嵬》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二、合作探究 1、《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锦瑟》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

3.《马嵬》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4、《马嵬》颈联、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5、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主旨。

三、总结拓展

以《锦瑟》为例小结一下李商隐诗歌的一般特点。

四、反馈测评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sè) 琴弦(xuán) 惘(wǎng)然 B.马嵬(wěi) 萝卜(bǔ) 疏浚(jùn) C.宵柝(tu?) 绮丽(qǐ) 四纪(jì) D.晓筹(ch?u) 隔阂(hái) 驻(zhù)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沧海 苍劲 沧海桑田 沧茫大地,谁主沉浮 C.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 毫发 毫无二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周朝末年国君的称号。

2

B.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C.不及卢家有莫愁 莫愁:不要愁苦。 D.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可以。 4、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5. 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 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 《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6. 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这一典故表现了诗人如杜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7、默写这两首诗歌。 《锦瑟》

《马嵬》

(二)课外练习

比较阅读:分析《锦瑟》和李商隐的《谒山》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

3

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答案

二、自主学习

(一)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二)字音字形(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马嵬( weí ) 宵柝( tu? ) 惘然(wǎng) 锦瑟( sè ) 未卜( bǔ ) 卢家( lú ) (三)理解诗歌内容 《锦瑟》

第一联:以“锦瑟”起兴,思忆青春年华,一种惋惜、伤感的情绪涌上心头。 第二联:表现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 第三联:写才美不外现,或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予了悲伤嗟悼之。

尾联:从追梦中醒来,并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 这首七律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联为第一层,以锦瑟起兴,引出虚度年华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

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化用典故,回忆往事;理想幻灭、怀才不遇、华年流失,往事如梦。 尾联两句为第三层,反映了作者不甘沉没而又无法解脱苦闷的心理情绪,在怅然若失的情态中抒发了“往事不可思,往日不可追”的无穷伤痛。 《马嵬》

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

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

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

1、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无端,莫之为而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无端”一词使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这抑郁的感叹像是在说并非瑟自己情愿有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这么多,无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来,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每一弦每一柱的抚弄都会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华年”二字与前面的“锦瑟”相应,既见“华年”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