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a656d8d15abe23482f4d23

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索

民乐学校美术组 周芳

近年来,各学校都在进行民族精神与生命教育、传统文化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的课堂实践活动,美术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何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呢?我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使民族的东西得以发展。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级的《江南民间美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的信息资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1

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及各种结的装饰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组介绍了各种民间的玩具的形式、特点及民间玩具图案的装饰寓意??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从对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知识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制作一只风筝、放飞风筝、中国结的制作,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中国结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通过对风筝、中国结的学习、制作,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结合建筑艺术的欣赏,领略中华建筑的文化历史,建筑特色。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无论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少儿版七年级的《建筑与环境》单元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楼,同学们发现傣族的竹楼布局灵活多样,造型灵巧飘逸,四周以竹篱环绕,幽静宜人,体现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简洁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侗族的鼓楼,不用一钉一铆而衔接,我们不仅为工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同时鼓楼又是侗家人团结的象征。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些理念与如今的和平发展、爱护自然、保护

2

地球、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三)结合名画欣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抓住赏画、品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在课前我安排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走进名家、名画》栏目,通过一周一位学生轮流的交流,感受艺术家那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如在六年级美术教材中,在讲各种不同的线的表现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这样一些具体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的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用线有了一定的认识,唯有在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造。

二、结合从多方面给传统文化加入新元素,使之古为今用,为我所用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创造性地使之转为现代型,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绵延。

1、木偶变卡通,给民间艺术加入新元素。

木偶,对于老一辈来说是他们童年的美好回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孩子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充斥着卡通的时代,所以,我认为在当今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给民间艺术注入新元素。在七年级的《美术与戏剧》走进木偶一课中,我通过让学生查询资料寻找木偶

3

和卡通的联系,并结合视频,来了解木偶戏的表演形式、制作方法,从而对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以成语故事设计制作木偶形象时,我结合当代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来设计造型,这完全适应了学生的兴趣,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2、古文字与平面设计相结合,使古老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中国古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百科全书;又是民族文化、华夏之魂的巨大载体;它深深地镌刻着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伟大民族的历史脚印;她顽强地、自信地展示着与众不同的超凡风采。

在八年级艺术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感受古老文字》,我通过文字的起源、文字的演变和发展,可以透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那怎样使古老文字与美术相结合,使它融入当今社会中呢?它的途径也有多种多样,可以与书法相结合、与篆刻相结合、与儿童画相结合,也可通过与平面设计相结合,使古老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在教学中,我将古文字书写在相应的底板上,根据文字的笔划将底板分割成一定的块面,然后要求学生依据形式美的规律,制作成黑白灰效果的设计作业。或依据色彩构成配色规律,运用涂色或彩纸剪、帖的形式完成一张彩色设计作业,并且将我们的作品装裱,装饰于我们的教室、画廊、教师办公室和我们的书桌,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3、运用水墨画与其它绘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绘画是创造性的艺术,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在八年级的《感受戏曲》这一单元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形式多样的戏曲文化,并着重以京剧作为欣赏重点,然后,运用中国画的形式要求学生水墨戏曲人物,在表现的过程中可以以线为主,线、色结合,或以写意的方式表现。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发扬开拓精神,为了更好地衬托人物,在背景的处理上可以大胆地融入装饰画的表现形式,或现代肌理的制作等方法的运用,使传统的国画结合一些新的元素。同学们兴趣盎然,大胆地投入到艺术的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