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与越南语方向专业发展前景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与越南语方向专业发展前景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8cd0a2f524ccbff121849c

姓名:张龙忠 学号:200905002773 东盟学院汉语09-1班

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与汉语言(越南语方向)专业发展前景

[摘 要] 在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下,红河州将进一步加大与越南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技术合作等,其人才需求总量将增大。为满足和进一步促进红河经济的发展,我们汉语言专业学生必须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学好越南语,以便适应云南桥头堡战略发展中与越南的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云南红河;桥头堡;越南;专业分析;边贸;汉语教师;导游。

一、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提出

云南省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具有从陆路通过东南亚直接沟通印度洋沿岸国家,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和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区位优势。上个世纪90年代,云南省就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目标。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我国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是中央、省委、省政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的重大部署,是实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今后云南科学发展的奋斗目标。 当前,云南省全省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把云南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才能提高桥头堡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建设还不适应桥头堡建设需要的被动局面。云南省出台的《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云南省红河州与越南的交通建设 红河州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桥头堡建设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重大机遇,着力在构建六类桥头堡上创先争优,有效推进了桥头堡建设。

着眼于夯实通道建设基础,红河州先后建成了鸡街至石屏、通海至建水、蒙自至河口5条高速公路和中越红河公路大桥,并且红河州的南部地区正在建设石林至锁龙寺、锁龙寺至蒙自高速公路和元江至红河、红河至元阳、冷墩至清水河、元阳至绿春、蔓耗至金水河、蒙自至屏边 6条二级公路,预计2012年全线通车。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至蒙自和蒙自至河口的国铁一级电气化铁路正在抓紧建设,云桂铁路红河段已开工建设。目前,全州形成了以红河南北两岸互通互连,北连昆明、南接越南的公路和铁路网络,新建二级公路完工后,将为红河州与越南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中越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旅游发展等个方面更加快速全面发展,为加快推进云南省桥头堡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简而言之,红河州的交通建设将大力推进河口口岸、金水河口岸全面提升口岸功能,促进大宗贸易和\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云南桥头堡战略与汉语言(越南语方向)专业发展前景

我们学校开设的汉语言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国际商务、贸易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利于我们毕业后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越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对外商务翻译等方面的

人才。在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新形势下,我们汉语言(越南语方向)专业将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对越汉语教师

汉语教学在越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5世纪就开始了。1986年越南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90年越中关系正常化,汉语教学在越南得以复苏。目前,越南许多高等院校把汉语作为主要的外语之一来开设课程。10年来,越中边贸蓬勃发展,又有不少操汉语的商人到越南投资、设厂,汉语教学很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一股汉语热。

当前越南汉语教学还存在不少困难,汉语教师队伍,汉语水平和汉语教学理论水平都还有限,不能满足汉语教学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要求;越南的汉语教学还没有全国性的总体设计;在越南汉语教学,缺少参考书、工具书和教学设备。所以对越汉语教学对中越发展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对越南来说,汉语曾经是越南人在长达近2000年的历史中,当做正统的文字和书面语来使用的语言,学好汉语有利于越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越南语。总之,掌握汉语对于越南人钻研“汉喃字”、继承本国传统文化遗产、促进中越经济文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可知,汉语教学在越南是大有前途的。为了填补对越汉语教师这一空缺,我们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在开设汉语言专业课的同时加设了越南语课程,努力培养对越汉语教师,且将送我们这一批学生去越南实习深造,以获得汉语专业的同时掌握越南语,以便以后从事对越汉语教学时具有更多的优势。 (二)对越商务翻译及直接从事对外贸易

红河流域的中越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几千年来,红河一直扮演着越南北部和中国云南经济文化交流桥梁的角色。]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1993年5月18日,老街—河口口岸正式开通,铁路公路交通同时开通。1991年,老街的进出口总额只有144万美元,2008年达到6.64亿美元(如表1所示)。

表1 老街—河口口岸进出口总额(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出口 进口 1992 1.50578 0.64963 1995 4.977 2.214 2.763 2001 209.88 81.58 128.30 2004 78.08 2005 2006 2007 876.10 228.62 2008 501.58 162.25 总金额 2.15514 350.90 450.00 856.49 1104.72 663.83 100.00 674.06 172.82 350.00 182.43 资料来源:红河州对外经贸处(内参)

2007年红河州外贸总额位列云南省第3位。红河州贸易伙伴遍及5大洲的31个国家(地区),在这些贸易伙伴中,越南、香港和日本位列前3位,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2007年红河州外贸伙伴国家(地区)前10位排序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贸易国家(地区) 进出口总值(万美元) 越南 香港 日本 新加坡 台湾 意大利 印度尼西亚 危地马拉 菲律宾 伊朗 6844 2607 1459 645 490 348 260 207 154 145 比去年同期(+%) 占全州外贸总值(+%) 23.1% 32.4% 135.3% 327.2% 329.8% 133.6% 217.1% - -85.5% 54.3% 48.6% 18.5% 10.4% 4.6% 3.5% 2.5% 1.8% 1.5% 1.1% 1.0% 资料来源:红河州对外经贸处(内参) 2008年红河州外贸进出口额达10.17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额为9.2亿美元。2009年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量210.11万吨,连续7年踞云南省第一位。

作为云南省边境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红河州在近年来滇越边境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如下表3所示)是滇越边境贸易在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表3 滇越边境贸易发展情况表(单位:万美元) 滇越贸易总值 增长率 云南边境小额贸易总额 占云南省边境贸易总额的比重 2001 2002 22.8% 2003 40% 2004 2005 32289 65487 49.3% 2006 50745 2007 97167 2008 64491 13244 16266 22114 14646 34594 37142 41977 37429 38.3% 43.8% 52.7% 39.1% -33.8% 120.5% 57,2% 91.5% -33.6% 77649 101101 120110 65.5% 96.1% 53.7% 数据来源:红河州商务局,红招商报[2001———2008]

我们不难看出,云南省红河州与越南的贸易比较多,而且在贸易中处于贸易顺差;红河州的对外贸易中,与越南的贸易最多,越南成为红河州对外贸易的最主要对象;在红河州与越南的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额逐年增长且比重大。而国际贸易的进行离不开直接有效的商务沟通,因此,在云南省与越南的贸易过程中需要有翻译的人才来沟通,特别是需要商务上的互相磋商和谈判。在云南省桥头堡的推动下,红河州将扩大与越南的贸易往来,特别是在“蛮金”二级公路通车后,目前进出口贸易额比较低的金水河口岸将继河口口岸变成红河州第二个对越进出口贸易的大门户。而我们越南语方向的同学具备越南语翻译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国际商务常识,所以我们有条件成为一名对越商务翻译员。此外,由于我们有语言基础同时有具备一定的商业头脑,所以,如果我们有条件,我们可以直接从事商务,充分利用我们的特长在云南与越南的经济贸易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 参考文献]

1.于国政.中国边境贸易地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

2.孙广益. 红河州作为桥头堡前沿门户交通建设必须先行. 红河探索2010年第4期.

3.宗佶 . 对越经贸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5月 第42卷第3期.

4.陈云峰.红河州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方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2002.

5.穆元.越南的投资环境与商业机会[J].境外投资,2003.

6.于国政.中国边境贸易地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

7.鲁刚.中越边界云南段沿线地区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