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场景基站建设模式介绍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不同场景基站建设模式介绍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4b3e9d31b765ce0408143a

一、 不同场景基站建设模式介绍

1

基站典型场景建设模式

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网络规划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覆盖效果、网络质量、投资规模和工程难度。无线网络随着不同区域地形特征、用户特性等情况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无线网络规划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网络建设方案。

在各种城市中存在多种场景,其中有6类典型的特殊场景:城市CBD地区、住宅小区、城中村、道路、立交和隧道。这6类场景在城市中出现多,地形特征、用户特性等情况都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其无线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十分必要。通过对无线网络在发达城市典型场景下无线解决方案的研究,可以为更科学准确的完成无线网络规划方案提供参考。下面简要介绍6类典型场景的无线解决方案。 1.1

城市CBD无线解决方案

1.1.1 特点描述

CBD集中大量的金融中心、商贸及商务办公楼、高级酒店、公寓等设施,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地区。CBD主要特征有:位于城市黄金地带,高楼林立;作为城市的功能核心,经济、科技、文化和商业高度集中;交通便利,人流、车流和物流巨大;白天人口密度最高,昼夜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从无线传播特点来看,CBD区域百米以上的高档写字楼林立,无线传播环境复杂,建筑物穿透损耗大,一般在20dB左右。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CBD区域用户密度高,高端用户比例高,平均话务量高,数据业务需求量高,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1.1.2 解决方案

(1)CBD室外覆盖建议以大容量宏蜂窝站型为主。对于无法满足机房条件区域,可采用RRU或室外型基站。宏基站覆盖区内出现新的话务热点,可用小基站满足需求。站址选择需保证天线不被周围建筑物阻挡。天线选择较低增益65度天线和较大电下倾,抑制高站的越区覆盖。另外CBD是高话务区域,各个运营商都重点覆盖,因此经常出现多系统共站址,多系统隔离困难。对干扰严重区域需适当加滤波器满足要求;

(2)CBD室内覆盖主要解决室内高话务问题,同时解决导频污染和干扰问

题。可参照楼宇商业价值高低,选用室内分布系统方式或室外站覆盖室内方式。对购物商场、商务楼和酒店,通常采用小基站或RRU为信号源加室内分布系统方式。这几类建筑结构多为加强钢筋混凝土骨架和玻璃幕墙,楼层内一般无阻挡或是简单的装修隔段,可不考虑穿透损耗;层间穿透损耗较大,因此主要考虑视距传输、信号能量以直达径为主。

1.1.3 实例分析

某城市CBD区域有众多商业区和办公区,该区域情况和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某城市CBD区域情况和环境图

对该区域,采用10个宏基站解决室外覆盖,平均站距327米,平均站高37米。

图2 某城市CBD区域基站分布情况

此外在该区域建设多个室内分布系统加强深度覆盖和吸收话务。

1.2

住宅小区无线解决方案

1.2.1 场景描述

住宅小区是国内城市环境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为集中、密集和高层,尤 其是近年新建的住宅小区。住宅小区楼层较高,且高度接近,楼宇排列往往自成体系,呈封闭式或半封闭式。从无线传播特性来看,这些建筑物的低层基站信号通常较弱,存在部分盲区;建筑物的高层则信号杂乱,干扰严重,通话质量差;大多数的地下建筑如地下停车场等场所,通常是盲区。无线信号随着建筑物的楼层分布,表现出不同分布特征,难以完全把握。从用户特性来看,住宅小区用户以高端客户为主,晚间话务密集。 1.2.2 解决方案

(1)大型高尚住宅小区:采用小区外新建室外站点并在小区内增设室内分布系统的手段解决。在仅凭室外站无法有效解决室内信号覆盖状况下,根据实际电测结果,在地下停车场、电梯井及其它有必要加强覆盖区域新建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对于高楼上部可通过小基站或RRU加定向天线上倾角的方式解决覆盖;

(2)范围不大、但相对封闭的高尚小区:可在小区内有选择地对一些高楼做电梯室内覆盖,然后通过馈线将信号引到小区外面,选择合适的位置,使用美化天线对小区进行覆盖。这种覆盖方式以电梯室内覆盖为切入点,信号源一般使用微蜂窝或直放站,对机房的要求不高,工程量较小,可部分缓解物业谈判的压力,减小被小区居民投诉的可能性;

(3)占地面积比较大,既有高层又有中高层建筑的密集住宅小区:可考虑分区用室外信号分布系统进行多点覆盖。基站设备可以安装在小区的接入网机房,通过射频拉远或室外分布系统等手段将信号引到不同区域,再采用易于室外安装且美化的天线对各分区进行信号覆盖。这样“化整为零”的做法,工程量小且比较隐蔽,可以缓解物业谈判的压力;

(4)一般住宅小区:主要通过室外基站来进行覆盖。这类住宅小区,层高 平均在7~10层左右,没有明显高楼,规划比较整齐,楼间距比较宽。对这种住宅小区主要解决方法有:如果能在小区内建站的话,通过在小区内选择一个相对高的楼房,然后在楼房上加个8~10m的增高架,对小区进行覆盖;如果不能在

小区内建站的话,可以考虑通过在小区附近选择一个相对高的楼(保证10m左右的高度差),从小区外向小区内进行覆盖。 1.2.3 实例分析

某住宅区共有楼房12栋,该区域情况和环境如图3所示。

图3 某住宅区情况和环境图

对该小区采取的覆盖方式如下:对于小区室外信号选择在小区楼房的天面 上安装室外美化天线进行覆盖吸收话务;电梯井道,可以采用在电梯井内每隔3~4层安装板状天线,极化方向朝电梯厅,覆盖电梯井兼顾覆盖电梯厅;对于地下停车场可在相应地方安装全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解决盲区。

1.3 城中村无线解决方案 1.3.1 场景描述

城中村是指楼层在7~10层左右,楼间距仅1~2m的村屋。这种楼群多集中在城市中心闹市区,建筑物密集,人口密度高且流动性大,是移动话务高发区。因建筑物穿透损耗大、传播环境差,覆盖主要依靠信号的绕射及建筑物之间外墙对信号的反射解决。由于楼距过窄,绕射和反射的信号衰减非常快,信号到达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