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验收规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国网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验收规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62481210029bd64793e2c7f

Q/GDW XXX—XXXX-XXXXX

设备端口分配表、交换机VLAN划分表、二次设备软件版本及升级记录等资料齐全完整,与现场实际一致。

7.1.1.4 全站智能二次设备及相关一次设备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出厂图纸资料、技术(使用)说明书、ICD模型文件一致性检测报告等资料齐全,数量满足合同要求。 7.1.1.5 全站高级应用功能策略文件齐全,与现场实际一致。

7.1.2 测试及调试报告

7.1.2.1 集成测试合格并具备集成测试报告。

7.1.2.2 常规电压、电流互感器所有绕组极性、变比、准确级与铭牌参数一致,与设计相符,二次绕组(各抽头)进行了直流电阻测试,相关试验记录完整、正确。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进行了伏安特性测试、10%误差曲线校核,相关试验记录完整、正确。

7.1.2.3 电子式互感器准确度、延时、离散度、丢帧率测试合格,相关试验记录完整、正确。 7.1.2.4 具备线路长度、正序阻抗、零序阻抗、线路阻抗角实测参数报告。有互感的平行线路具备零序互感阻抗实测参数报告。

7.1.2.5 具备变压器(电抗器)各侧容量、额定电压、短路阻抗、零序阻抗等参数。

7.1.2.6 具备套管电流互感器、气体继电器、压力释放装置、油位表、温度计、压力表等附属设备试验报告。

7.1.2.7 断路器具备与继电保护专业相关的试验项目的调试报告。试验项目包括:双跳圈极性检查,断路器机构防跳检查,三相不一致回路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试验,断路器分合闸时间、合闸不同期时间、辅助触点的切换时间、跳合闸线圈电阻值、断路器最低跳合闸电压试验等。

7.1.2.8 试验项目完整、数据正确,应包括智能二次设备单体调试、整组试验、二次回路绝缘电阻实测数据、光口发送及接收功率测试、光缆(含预制光缆)衰耗测试等内容,并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7.1.2.9 保护通道调试合格,通道设备参数、通道时延等试验数据齐全,相关测试报告试验项目完整、数据正确,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7.2 安装及工艺验收

7.2.1 在监控系统检查户外或GIS室智能控制柜通过智能终端GOOSE接口上送的温度、湿度信息与柜内一致,且柜内温度应能控制在-10~50℃,湿度保持在90%以下。

7.2.2 现场检查除纵联通道外的保护用光缆为多模光缆,进入保护室或控制室的保护用光缆为阻燃防水的非金属光缆,每根光缆备用纤芯不少于20%且不少于2芯。 7.2.3 多模光缆光纤线径宜采用62.5/125μm,芯数不宜超过24芯。

7.2.4 同一小室内跨屏(柜)的保护用光缆应使用尾缆或铠装光缆,同一屏(柜)内设备间连接应使用尾纤,尾纤线径应与所敷设光缆线径一致。

7.2.5 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不共用同一根光缆,不共用ODF配线架。

7.2.6 光缆敷设应与动力电缆有效隔离。电缆沟内光缆敷设应穿管或经槽盒保护并分段固定。 7.2.7 由接续盒引下的导引光缆至电缆沟地埋部分应穿热镀锌钢管保护,钢管两端做防水封堵。 7.2.8 铠装光缆敷设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缆径的25倍。室内软光缆(尾纤)弯曲半径静态下应不小于缆径的10倍,动态下应不小于缆径的20倍。熔纤盘内接续光纤单端盘留量不少于500mm,弯曲半径不小于30mm。

5

Q/GDW XXX—XXXX-XXXXX

7.2.9 光纤与装置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无松动,光口处不应受力,光纤头应清洁无尘,备用光口、尾纤应带防尘帽。

7.2.10 屏(柜)内尾纤应留有一定裕度,多余部分不应直接塞入线槽,应采用盘绕方式用软质材料固定,松紧适度且弯曲直径不应小于10cm。尾纤应有防止外力伤害的措施,不应与电缆共同绑扎,不应存在弯折、窝折现象,尾纤表皮应完好无损。

7.2.11 现场检测光纤回路(含光纤熔接盒、配线架)的衰耗不大于3dB。 7.2.12 预制光缆户外部分应采用插头光缆,户内部分应采用插座光缆。 7.2.13 光纤回路标识应清晰、规范。光缆、尾纤标识方法参见附录A。

7.2.14 屏(柜)内宜就近打印张贴本屏(柜)IED设备光口分配表、交换机光口分配表、配线架配线信息表。

7.2.15 保护用网线应采用带屏蔽的网线。水晶头与装置网口的连接应牢固可靠,网线的连接应完整且预留一定长度,不得承受较大外力挤压或牵引。 7.3 配置文件验收

7.3.1 ICD模型文件

7.3.1.1 查阅智能二次设备DL/T 860通信一致性测试报告满足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7.3.1.2 ICD模型文件命名应符合国网公司统一的标准文件命名规则,文件应包含反映模型特征的数字签名、版本号、文件校验码等标识信息。

7.3.1.3 检查ICD模型文件的开入、开出、软压板数量及功能、软压板描述、站控层信息等应与设计一致。

7.3.2 SCD配置文件

7.3.2.1 检查SCD配置文件与装置实际运行数据、装置ICD模型文件版本号、校验码、数字签名一致。

7.3.2.2 检查SCD配置文件IP地址、MAC地址、APPID等通信参数设置正确。 7.3.2.3 宜采用可视化工具检查SCD配置文件虚端子连线符合设计要求。

7.3.2.4 检查SCD配置文件命名符合国网公司统一的标准文件命名规则,文件名中包含文件校验码等标识信息。

7.3.2.5 SCD配置文件中智能二次设备的配置信息应使用调度规范命名。 7.4 网络验收

7.4.1 保护装置、交换机、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智能二次设备之间的光纤回路应与设计一致。 7.4.2 现场验证保护装置采用直接采样方式,单间隔保护采用直接跳闸方式。

7.4.3 继电保护之间的联闭锁信息、失灵启动等信息宜采用GOOSE网络传输方式。例如,变压器保护跳母联、分段断路器及闭锁备自投、启动失灵等可采用GOOSE网络传输,变压器保护可通过GOOSE网络接收失灵保护跳闸命令,并实现失灵跳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7.4.4 现场检验双A/D采样数据应同时连接虚端子。

7.4.5 继电保护装置采用双重化配置时,对应的过程层网络亦应双重化配置,第一套保护接入A网,第二套保护接入B网。

6

Q/GDW XXX—XXXX-XXXXX

7.4.6 每台交换机均应至少预留3个备用光端口。任意两台IED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路由不应超过4个交换机。 7.5 其他重点回路验收

7.5.1 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及其相关设备(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设备、跳闸线圈等)的直流电源应一一对应,每套系统的直流电源应相互独立,取自不同蓄电池组供电的直流母线段。同一系统的设备装置电源、断路器操作电源应分别由独立的直流空开(或熔断器)供电。

7.5.2 独立的、与其他电流或电压互感器没有电气联系的互感器二次回路,应在开关场(GIS室)的端子箱(智能控制柜)一点接地。对于有电压并列或切换的接线方式,两段母线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应在开关场(GIS室)的端子箱(智能控制柜)一点接地。

7.5.3 电压互感器端子箱(智能控制柜)处应配置带失电告警辅助触点的分相空开。

7.5.4 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跳闸回路应与两个智能终端分别一一对应,两个智能终端应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分别一一对应。 7.6 智能二次设备验收

7.6.1 一般原则

7.6.1.1 智能二次设备“检修状态”只设硬压板,当该压板投入时,装置报文上送带品质位信息。“检修状态”硬压板遥信不置检修标志。

7.6.1.2 现场验证智能二次设备仅在检修压板投入时才可下装配置文件,下装时应闭锁本装置。 7.6.1.3 检查智能二次设备光口功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光波长1310nm光接口应满足光发送功率:-20dBm~-14dBm;光波长850nm光接口应满足光

发送功率:-19dBm~-10dBm(百兆口)或-9.5dBm~-3dBm(千兆口); b) 光波长1310nm光接口应满足光接收灵敏度:-31dBm~-14dBm;光波长850nm光接口应满足

光接收灵敏度:-24dBm~-10dBm(百兆口)或-17dBm~-3dBm(千兆口)。 7.6.1.4 智能二次设备宜具备光口的接收功率、装置的直流电压、装置温度、光口接收功率越下限告警、光口接收功率越上限告警、光口发送功率越下限告警上送功能。

7.6.1.5 智能二次设备直流电源失电告警和装置异常告警触点应接入监控系统。

7.6.1.6 站控层设备读取保护装置录波文件列表时,应带文件路径,该路径以保护装置文件所在路径为准,宜为COMTRADE格式。

7.6.1.7 检查全站智能二次设备宜具备上送时钟当时值的功能,用于厂站时间同步监测管理。装置时钟同步信号异常后,应发告警信号。

7.6.1.8 主控室内智能二次设备宜采用直流IRIG-B码对时;就地布置的保护装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宜采用光纤IRIG-B码对时;站控层设备宜采用SNTP网络对时。采用光纤IRIG-B码对时方式时,宜采用ST接口;采用直流IRIG-B码对时方式时,通信介质应为屏蔽双绞线。

7.6.2 合并单元验收

7.6.2.1 合并单元技术性能应满足DL/T 282和Q/GDW 11015规范要求。 7.6.2.2 合并单元数据格式应满足以下要求:

7

Q/GDW XXX—XXXX-XXXXX

a) 合并单元宜采用DL/T 860.92规定的数据格式通过光纤以太网接口向保护、测控、计量、录波、

PMU等智能二次设备输出采样值; b) 报文中采样值通道排列顺序应与SCD文件中配置相同,宜采用AABBCC顺序排列。 7.6.2.3 合并单元稳态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数字量输入式合并单元:检查相应设备试验报告,其采样值幅值和相位误差应满足Q/GDW

1809相关要求。 b) 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现场用测试仪加量检查电压幅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1Un,电流幅

值误差不超过±2.5%或0.02In,相位角度误差不超过1o。 7.6.2.4 合并单元级联输入的数字采样值有效性应正确。将级联数据源各采样值通道置为数据无效、

检修品质,从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解析间隔合并单元报文中相应各采样值通道应变为无效、检修品质;中断母线合并单元与间隔合并单元的级联通信,从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验间隔合并单元输出的采样值通道品质应置为无效。

7.6.2.5 检查合并单元的装置日志中,应能够记录数字采样值失步、无效、检修等事件。

7.6.2.6 合并单元的采样频率应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配置,正常运行时,保护用合并单元采样频率宜设置为4000Hz。

7.6.2.7 将合并单元在点对点输出模式下接入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查采样值发送间隔离散值应不大于10μs。

7.6.2.8 用继电保护测试仪给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加量,检查合并单元采样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ms,级联母线合并单元的间隔合并单元采样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ms,误差不应超过20us。采样值报文响应时间为采样值自合并单元接收端口输入至输出端口输出的延时。

7.6.2.9 将母线合并单元与间隔合并单元级联,使用三相交流模拟信号源为母线合并单元施加额定值电压,为间隔合并单元施加额定值电压和电流,通过合并单元测试仪测量各通道电压和各通道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应不超过模拟量准确度的相位误差。

7.6.2.10 查阅试验报告检查合并单元内保护用通道采用双A/D,两路A/D电路互相独立。两路独立采样数据的瞬时值之差不大于0.02倍额定值。

7.6.2.11 用网络记录分析装置连续记录10分钟,合并单元发送的采样值报文应不出现丢帧。 7.6.2.12 检验合并单元电压切换及并列功能:

a) 对于接入了两段母线电压的按间隔配置的合并单元,分合母线刀闸,合并单元电压切换动作逻

辑正确; b) 在母线合并单元上分别施加不同幅值的两段母线电压,分合断路器及刀闸,切换相应把手,各

种并列情况下合并单元的并列动作逻辑应正确; c) 合并单元在进行母线电压切换或并列时,应不出现通信中断、丢包、品质输出异常改变等异常

现象。 7.6.2.13 合并单元在复位启动过程中不应输出与外部开入不一致的信息。

7.6.2.14 若电子式互感器由合并单元提供电源,合并单元应具备对激光器的监视以及取能回路的监视能力。

7.6.2.15 间隔合并单元在与级联的母线合并单元之间发生通信故障时,不应影响电流采样数据的传输。

7.6.3 智能终端验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