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正文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毕业设计正文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5d330d4964bcf84b8d57b6e

荆门市水利局办公楼空调设计

学 生:潘新伟,城市建设系 指导教师:陈友岚,城市建设系

一、题目来源

教师出题,社会实际,学生选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熟悉空调设计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办公楼冷热源空调系统负荷设计计算;分析并确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和主要设备的选型;熟练完成管路系统的水力设计计算等;运用天正绘制空调系统风,水平面图,系统图、机房平面、剖面图、大样图、纵断图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意义,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加深了解暖通设计规则、方法、步骤,了解相关专业的配合关系,运用理论知识来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接受一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设计工作和施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和有关应用科学的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A、设计计算部分参考资料

[1]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赵荣义等《空气调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第三版。 [3] 薛殿华《空气调节》,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4] 赵荣义等《简明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第一版。 [5]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第二版。

荆门市水利局办公楼空调设计

[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T50114-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3。

[9]《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0] 陆亚俊《暖通空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 李德英《供热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 陆亚俊 马最良 姚杨《空调工程中制冷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1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43-2002,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3。

[14]《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15] 张学柱《实用制冷与空调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6] 李岱森《简明供热设计手册》,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7] 邵宗义《建筑供热采暖设计图集》,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8] 邵宗义《建筑通风空调工程设计图集》,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9] 宋孝春《建筑工程设计编制深度实例范本-暖通空调》,中国建筑工业工出版社,2003。

[20] 邵宗义《实用供热供燃气管道工程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空气调节对人们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空调器具有“开一关”调节模式,不仅噪音和温度波动大,而且开关时对空调压缩机有很大的损害。随着计算机技术、变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们摆脱了传统定频定速空调器的调节模式,开发出

性能更为优良的变频变速空调器。

世界空调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后风扇时代。典型特征是,功能仅限制于制冷制热,技术含量低;接下来是纯空调时代。这个时代的最显著标志是空调成为真正意义的空气调节器,不光调节空气的温度,对空气的舒适度也进行调节。随着各国政府对空调的能耗标准提出要求,空调进入了超空调时代,其显著特点是空调不仅仅是空调,还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在以网络信息代表的2l世纪,作为家电产品的空调器也必将随之步入网络信息时代。

通过对空调发展的后风扇时代、纯空调时代、超空调时代和即将来到的网络信息时代回顾,以及几种典型的主流空调技术和产品的分析,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势不可挡。高科技含量的空调产品必将取代市场上仅仅具备了制冷制热功能的低技术含量空调。未来空调将要朝着“四化”:即健康化、节能环保化、人性化、网络化迈进空调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如何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对室内环境不断提高的要求,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开辟新能源利用的历史。此外。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冶金、化工和各种材料工业提供的材料日新月异;机械工业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型冷、热源设备和五花八门的末端装置;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也改变着空调系统工作过程的控制与调节的方式与方法。深入开拓电子计算机在空调技术中的应用及自觉地理解和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不仅可以加速空调技术革新的进程,并能更有效地移植和利用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开辟了一个信息化社会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对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对空调技术不但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5.1 主要研究(设计)内容

(1)设计冷热湿负荷的计算:

室内采暖空调设计时,应按冷热负荷计算方法计算进行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

荆门市水利局办公楼空调设计

分别计算建筑的冷热负荷,其设计参数详见有关设计手册。

2)算出负荷后,确定系统形式。 3)进行风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4)根据所给设计条件以及总冷、热负荷和已经确定的设计方案、设备形式,选择风道以及末端设备、冷热源设备等。

5)室内设计应包括室内设计参数,室内空调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按照施工图的标准进行绘制,除满足设计规范外,还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尺寸线应完整、闭合。

6)部分功能特殊的建筑,需要进行局部空调设计。

7)设计应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的需要,考虑消防、防火和排烟等问题,在选择系统和设备时,还应综合考虑当地环保、节能的具体要求。

8)应进行相关方案的对比,得出对比结论。

5.2关键问题

(1)设计冷热湿负荷的计算; (2)风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3)根据所给设计条件以及总冷、热负荷和已经确定的设计方案、设备形式,选择风道以及末端设备、冷热源设备等。

5.3解决思路

负荷计算式一定要细心,因为计算一旦发生错误对后面的水力计算以及末端装置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勤问,勤查。

六、完成毕业设计所需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具备的工作条件:

有:老师指导、软通设计文献、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等等。 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