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4c83add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5

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他最终没有离去,所以遭了祸。谭嗣同已经囚在监狱里,曾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了

一丰台区

诗,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第8-11题。(共8分) 具体文字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而泻出首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是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B】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望门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投宿思张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ニ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俭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忍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死

A.云归而岩穴暝 吾谁与归 ..须

B.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臾C.临溪而渔 执策而临之 ..待

D.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杜

9.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根。我自

【例句】①醒能述以文者 ②问其姓氏 ③四时之景不同 ...A.①可以一战 ②其真无马耶 ③暮寝而思之 ...B.①以一平板按其面 ②劳其筋骨 ③古仁人之心 ...C.①静以修身 ②其人视端容寂 ③当余之从师也 ...1不以D.○臣卑鄙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马之千里者 ...

10. 依据上下文,下面对【A】【B】【C】三句的翻译和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理解:结合上文可以发现,醉翁亭高踞峰回路转处的酿泉之上,这里可以说是最佳位置。选择这样优美的环境建造辞翁亭,可见建造者独具匠心。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理解:这里“醉翁”二字不仅是字面意思,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滁州山水景物的喜爱和陶醉。 C.莫说相公痴,更有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迷雪景,哪里还会有比相公您更痴迷的人呢!

理解:借舟子的话,来表明作者对雪的喜爱与痴迷。“痴似相公者”与作者作对比,突出作者对雪的痴迷之情,天下无人能比,无人可及。

11.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描写山水抒发情感的优美篇章。请阅读上面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三则文段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西湖记》)

1昭庆:指昭庆寺 ○2棹:读音zhào,划船的意思。 ③东阿王:曹植,三国时魏国诗人,他写下了著名的○

《洛神赋》。“洛神”是诗人描摹的一位美丽的女神形象。 8.D(2分) 9.B(1分) 10.C(2分)

11【参考答案要点】《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茂盛的草木、清澈的山泉和山间早晚变化美,以及四季不同的美景;《湖心亭看雪》描写了西湖边披着雾凇的树木,洁白广阔的雪景图和幽静深远意境:《游西湖记》描

3○

1○

2○

写了青黑色的远山,如同美女的秀眉;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这一切都写出了西湖山水的秀美。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

门头沟区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0-12题。(共8分) 【材料一】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材料二】

三 峡 北魏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选项中每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B. 素湍绿潭 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 C. 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虽欲言无可进者

11. 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甲】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理解:一年四季这里都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乙】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这句话既传达了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又隐含了自己愉情山水、归隐

山泉的志趣。

【丙】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引用渔人的歌谣想表达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的佳作。它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动静结合 、俯视仰视结合的写景方法。请你选

择一种方法,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赏析。(4分)

答: 10.(2分)D 11.(2分)丙

12.(4分)(每则材料结合句子点出对应的方法1分,特点1分)

动静结合:

《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耸入云霄为静,清澈水流,直视水底为动;(1分)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1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1分)写 出了山川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特点。(1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 为静,游鱼跃水为动。(1分)写出山川秀美,盎然生机。(1分) (三选一即可)

《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急流的水,回旋的清波为动;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为静。(1分)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清、景色秀美的特点。(1分) 俯仰结合:

《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耸入云霄为仰视;直视水底为俯视。(1分)写出了 山高水清、景色秀美的特点。(1分)

《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水为俯视;写山(山、树、瀑布)为仰视。(1分)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清、景色奇美的特点。(1分)

石景山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共7分)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