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语文月考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二阶段语文月考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40ead61f5335a8102d2202d

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高一 性质:对口班 科目《语文》 得分: 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制卷人:吴玲玲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答于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摇曳(ya) 呱呱(guā)坠地 勾(g?u)当 岿(kuī)然不动 B、恪(ka)守 不落窠(kē)臼 褒(bǎo)词 眼翳(yì)

C、掷(zhì)钱 有的放矢(shǐ) 挈(qia)妇将雏 矫(jiǎo)揉造作

D、一曝(pù)十寒 前仆(fù)后继 回溯(shu?) 生吞活剥(bā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烂调文章 垂拱而制 走头无路 居安思危 B. 瞻前顾后 毕恭毕敬 销魂勾魄 实事求是 C. 遗笑大方 仓皇失错 标新立意 闲情逸致 D. 声名狼籍 旁证博引 题纲挈领 禁若寒蝉 3.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 学富五车(书多) 百无聊懒(无聊) 明日黄花(菊花) .....B. 滥调(不切实际的)文章 有史可稽(考核) 弥(更加)天大罪 ...C. 自鸣(表示)得意 危(端正)言危行 万籁(声音)俱静 ...D. 哗众取宠(喜爱) 不即(立即)不离 销声匿(隐藏)迹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的这些散文,曾有十多篇在本报刊载过,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连篇累牍地写下去。

B.谢谢你们的长期关心,我希望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搞得更好,如果你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够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D.看他那锱铢必较的样子,不用问,肯定是个小气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议论。

1

B.她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C.一名美国华裔女学生和同学开发了三颗全球最迷你的卫星,只有手掌般大小,斯坦福大学已同意把迷你卫星发射至地球轨道。

D.到会的15名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我们觉得那个控制我们的爱情是有多大理由,______由嘴里坦白承认这个爱情,______觉得有点害羞;_______最初总是先加抵制,不过从当时抵据的神气来看,就已足够让人知道我们的心已是被征服的了。 A.尽管 但是 还是 但是 B.无论 可是 总还 所以 C.虽然 但是 还是 因此 D.即使 然而 总是 所以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药物喷洒的整个_______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便逐步升级,人们得不断地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昆虫已_______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________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又______一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

A.发明 演变 必须 发现 B.发明 演化 必需 发现

C.发展 演变 必需 发明 D.发展 演化 必须 发明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天,当施蒂娜到学校接我回家时,我第一句话就是向她打听那个妇女的事。我问,“她来过我们家吗”?女仆想了一下,说没有来。但她又说,那个妇女肯定会来找我的??直到晚上,我还在害怕。

B.当年我就感到灶王爷这个神祇的很多矛盾之处,其一就是他整年累月地趴在锅灶里受着烟熏火燎,肯定是个黑脸汉子——向下人说某人脸黑:看你像个灶王爷似的——但灶马头上的灶王爷脸很白。

C.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剧毒物质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药剂”,而应称“杀生物药剂”。 D.轮子的效率既然如此之高!那么,动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可以进化出各种高效率的器官,为什么偏偏没有进化出轮子来取代它们那效率并非很高的四肢呢? 9. 下列诗句朝代、作者、出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唐朝——王勃——《滕王阁序》 B.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朝——贺铸——《青玉案》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朝——李商隐——《锦瑟》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唐朝——李煜——《虞美人》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

2

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C.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拍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D.《鸿门宴》中“将军站河北,臣战河南”句中的“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11.对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东方是一切文化智慧的摇篮。(比喻)

B.不是有许多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长青的柏树,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设问)

C.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引用)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 12.下列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她还像昨天那样,穿着一件破烂的衣衫,一动也不动,好像是从黑暗中突然冒出来的一座良心雕像。(描写)

B.蝉的隧道大都是深达四十厘米左右,圆柱形。(说明)

C.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记叙)

D.每当我回忆起一件事情是,总会联想起其他几件诗事情来。(记叙)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三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一)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念去去, 便纵有千种风情, 千里烟波, 更与何人说。 暮霭沉沉楚天阔。

13.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气氛。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交代离别时间、地点和人物。

3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14.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

B.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C.运用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 D.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15.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中“景”、“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凄冷的 凄苦的 B.幽静的 烦恼的 C.清凉的 恬淡的 D.明丽的 空虚的

16.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两句是实写不忍离别又不能离别的情况。“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 B.“留恋处、兰舟催发”,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已经达到了“黯然销魂”的程度。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诗特提,是说道理,把仪式的、特殊的情况说成永恒的、普遍的情况,缩小了这首词的意义。 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诗更深一层推想到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情况,这是一种简练的写法,在意不在笔。

(二)

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后还是先睡觉。睡到三更正香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嘚嘚地打着战。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这是真正的开始过年了。这时候绝对不许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我母亲说,年夜里烧花柴,出刀才,烧豆秸,出秀才。秀才嘛,是知识分子,有学问的人,但刀才是什么,母亲也解说不清。大概也是个很好的职业,譬如武将什么的,反正不会是屠户或者是刽子手。因为草好,灶膛里火光熊熊,把半个院子都照亮了。锅里的蒸汽从门里汹涌地扑出来。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每逢此时我就油然地想起那个并不贴切的谜语:从南来了一群鹅,扑棱扑棱下了河。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竿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回到屋子里,母亲、祖母们已经欢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