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知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知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7d5ca604a1b0717fd5ddec

测试基础理论

一、 软件测试概论

1.1 基础概念

【定义】

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它是帮助识别开发完成(中间或最终的版本)的计算机软件(整体或部分)的正确度 、完全度和质量的软件过程。

【内容】

软件测试主要工作内容是验证(verification)和确认(validation )。

验证是保证软件正确地实现了一些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即保证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

确认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目的是想证实在一个给定的外部环境中软件的逻辑正确性。即保证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Do it right)

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包括整个软件开发期问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如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当然软件测试的主要对象还是源程序。

【目的】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通过修正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质量,回避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软件缺陷和错误造成的隐患带来的商业风险。

软件测试的出发点就是质量,软件测试的一切工作应该围绕质量而开展, 测试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测试本身就是为质量服务的。

1 / 43

华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测试基础理论

【原则】

(1) 测试的标准是用户的需求

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测试人员要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判断软件缺陷的影响,系统中最严重的错误是那些导致程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缺陷。

(2) 事先定义好产品的质量标准

有了质量标准,才能依据测试的结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例如,进行性能测试前,应定义好产品性能的相关的各种指标。同样,测试用例应确定预期输出结果,如果无法确定测试结果,则无法进行校验。

(3) 应当“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测试者的座右铭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早期引入的错误占软件过程中出现所有错误(包括最终的缺陷)数量的50%~60%。,缺陷存在放大趋势。如需求阶段的一个错误可能会导致N个设计错误,因此,越是测试后期,为修复缺陷所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

(4) 制定测试计划,排除随意性

在进行实际测试之前,应制定良好的、切实可行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执行,特别要确定测试策略和测试目标。测试计划应包括:所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测试内容,各项测试的进度安排,资源要求,测试资料,测试工具,测试用例的选择,测试的控制方法和过程,系统的配置方式,跟踪规则,调试规则,以及回归测试的规定等以及评价标准。

(5) 周密的测试用例,不可将测试用例抛开

要根据测试的目的,采用相应的方法去设计测试用例,从而提高测试的效率,更多地发现错误,提高程序的可靠性。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应该做的事,还要看程序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不仅应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对于非法的输入也要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6) 充分注意群集现象

抓住80/20原则可以有针对性的优化测试,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更多的问题,同时也能保证测试者对测试过程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当项目时间紧、复杂度高时,可以分时间、阶段、模块解决问题,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

2 / 43

华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测试基础理论

(7) 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

由于心理因素,人们潜意识都不希望找到自己的错误。基于这种思维定势,人们难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因此,软件开发者应尽量避免测试自己的产品,应由第三方来进行测试,当然开发者需要在交付之前进行相关的自测。一定程度的独立测试(可以避免开发人员对自己代码的偏爱),可以更加高效的发现软件缺陷和软件存在的失效。但独立测试不是完全的替代物,因为开发人员也可以高效的在他们的代码中找出很多缺陷。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开发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产品进行认真的测试,这也是开发人员的一个职责之一。

(8) 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

穷尽测试是不可能的,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当满足一定的测试出口准则时测试就应当终止。

(9) 回归测试

修改程序后,应该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10) 妥善保存一切测试过程文档

1.2 软件测试要素

(1) 质量:软件质量是软件测试的目标,也是软件测试工作的中心,一切从

质量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任何违背质量的东西都是问题,测试就是要找出这些问题。

(2) 人员:人是决定的因素,测试人员的态度、素质、能力决定着测试的效

果,对测试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测试人员因素包括测试组织结构、角色和责任的定义。

(3) 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包括方法、工具。

(4) 资源:主要是指测试环境中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甚至包括测

试数据。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测试时间,时间也是测试的资源,但测试人员不能看做资源,每个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不同的测试人员担任不同的角色,不能相互代替。这也是软件图书的经典之作——《人件》的作者反对将人作为资源对待的原因。

3 / 43

华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测试基础理论

(5) 流程:从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创建、评审到测试的执行、报告,设定

每个阶段的进出标准。

1.3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1.3.1 软件质量

软件产品质量评价国际标准ISO 14598 把软件质量定义为: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上述定义反应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

(1) 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 (2) 软件人员必须遵循软件过程的规范;

(3) 如果软件只是满足规定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可能存在的隐含需求,软件质

量也不能保证。

1.3.2 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的区别

软件测试只是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工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

质量保证是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质量,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原理来开展质量保证工作,主要关注软件质量的检查与测试,主要着眼于软件开发活动的过程、步骤和产物;软件测试是通过执行软件来对过程中的产物(开发文档和程序)进行走查,发现问题,报告质量。

具体说来,软件测试盒软件质量保证的区别体现在:从性质上看,软件测试属于技术性工作,而软件质量保证属于管理性工作;从对象上看,软件测试的对象是软件产品,而质量保证的对象是整个软件过程,覆盖公司层面的各个领域;从手段上看,软件测试以事后检验为主,而软件质量保证则强调缺陷的预防。

质量不是测试人员测试出来的,糟糕的早期设计结合最优的后期质量保证 往往颇费力气,仍然打造不出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

4 / 43

华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