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2015内审检查表(带审核记录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ISO9001-2015内审检查表(带审核记录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dc3c2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7

9.产品的交付过程、条件、方式、确认是否规定并被实施?交付过程中,顾客是否感到可信、方便、快捷、准确?组织是否保存了产品交付记录? 10.组织交付活动及规定有哪些?这些交付后活动是否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率?有助于改进开发产品或服务质量?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1.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凡有区分产品、追溯性要求的场合,需要时,组织应在设计开发全过程对产品和过程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以确保产品产品标识方式是否确定并被实施?所作产品标识是否能和服务合格。 达到区分产品或追溯性要求? 2.针对监控和测量要求,产品状态标识是否确定并被实施?在任一测量点,产品待测、已测等状态是否标识,使不同状态产品能够得到有效、清楚识别? 3.产品标识实施、保持、撤除过程是否明确并受控?产品标识涉及内容是否可区分或可追溯? 4.对有追溯性要求的场合,产品标识是否唯一、已受控并有记录? 5.当采用技术状态管理作为保持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时是否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1.组织是否存在顾客财产?如有,有哪些?这些顾客财产自交付日起组织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这些措施是否有效并被实施? 2.顾客财产中是否含有知识产权?如有,组织是否按照法律和顾客要求采取了保护措施? 3.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组织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扩大,并予以记录,向顾客报告?在未征得顾客意见之前,不擅自处置? 注:顾客或外部供方财产可能包括材料、图纸、方案、工具和设备、顾客的场所、知识产权和个人数据。 若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情况,组织应向顾客或外部供方报告,并保留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 √ 对公司使用的或构成产品和服务一部分的顾客和外部供方财产,组织应予以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 √ 公司在控制或使用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期间,应对其进行妥善管理。 √ √ √ 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输出状态。 若要求可追溯,组织应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且应保留实现可追溯性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 √ √ √ √

8.5.4 防护 8.5.5 交付后活动 1.组织是否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在标识、搬运、包装、贮存期间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产品不损坏、不变质、不丢失? 2.在顾客有要求时,组织是否按照顾客要求提供防护措施且经验证有效?组织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能延伸到产品交付地点? 3.当产品涉及安全、健康等特殊要求时,组织所采取防护措施能在产品寿命期间或有效期内保持有效吗? 及: a) 法律法规要求; b)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潜在不期望的后果; c) 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用途和预期寿命; d) 顾客要求; e) 顾客反馈。 注:交付后活动可能包括担保条款所规定的相关活动,诸如合同规定的服务,以及回收或最终报废处置等附加服务等。 8.5.6 更改控制 1.当产品或服务发生更改时,组织是否评审、确认?并保留更改评审结果? 2.产品或服务要求发生变更时,组织是否确定了变更过程,以确保相关文件得到更改,相关人员知道变更的要求? 3.当提出产品或服务要求更改时,组织是否得到顾客认可?对已实现部分产品或服务是否与顾客协商妥善处理?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1采购产品特性的测量和监控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并被执行? 组织应在适当阶段实施策划的安排,以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已被满足。 √ b) 更改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更改评审结果、更改的人员以及根据评审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 √ a) 公司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稳定地符合要求。 √ 公司应满足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交付后活动的要求。交付后活动的范围和程度应涉√ 包装、储存、传送或运输以及保护。以确保符合要求。 √ 公司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期间对产品进行必要防护,包括标识、处置、污染控制、√

2.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研发产品特性的测量和监控,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并被执行? 3.研发产品交付前,对产品特性是否进行测量和监控?交付顾客的产品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⑴所有规定的测量或监控项目都已圆满完成? ⑵交付前产品测量和监控结果符合接收准则? ⑶有关证据齐备并获认可? 4.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产品特性的接收准则是否确定并被遵守?产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充分、可靠并被保持?测量或监控记录上是否指明有权力放行产品的人员(如签名)? 5.根据产品特性测量和监控文件的规定,测量和监控活动没有完成之前,需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时,是否得到组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或适用时顾客的批准?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1.组织是否建立、保持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该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对组织各个过程、各种情况不合格品评审、处置作出了明确的、合适的规定?其被实施能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人员及权限是否明确?不合格品是否在具有资格的人员评审后才进行处置? 3.所选择的不合格品处置方式是否符合要求?让步时,是否经授权人批准或按顾客要求批准?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是否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或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4.对不合格品的性质、评审、处置(包括让步批准)是否保持记录? c)告知顾客; a)纠正; b)对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 √ 或可疑的产品,应归类为不合格品, 处置不合格品方式有: √ 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采取适当措施。这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服务。状态未经标识√ 8.7.1公司确保对不合格产品和服务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 √ a) 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b) 授权放行人员的可追溯性信息; √ 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组织应保留有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形成文件的信息应包括: √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

5.对交付或开始使用后的不合格品,组织是否区分轻重缓急、指定人员迅速确认不合格品,采取补救措施,解决顾客当前不满意?该措施是否与其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潜在的)相适应? 对不合格品进行纠正之后应验证其是否符合要求。 8.7.2 组织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 有关不合格的描述; b) 所采取措施的描述; c) 获得让步的描述; d) 处置不合格的授权标识。 9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绩效评价 1.组织为确保产品,QMS符合性并实现持续改进,对所需的监控、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如何进行策划?策划是否在产品、过程、体系业绩、顾客满意程度四个方面展开?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文件中是否确定了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 2.组织在策划过程中,是否确定统计技术应用需求、场合及要求?对统计技术应用正确性、适用性是否有监控、验证措施? 3.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组织设置了哪些测量或监控点?针对关键过程,组织是否实施了有效的测量或监控活动? 4.组织对所设置的测量或监控点,是否针对过程要素、特别是过程支配性因素进行测量或监控?这些测量或监控活动能否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成为确保产品符合性的基本手段? 5.当测量或监控发现过程策划结果未满足要求时,是否针对不合格本身采取了可行、有效的措施?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 组织应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结果的证据。 √ √ c) 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d) 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的时机。 √ a) 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b) 确保有效结果所需要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 组织应确定: √ √ d)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