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b0a888f5335a8103d22088

三种形式的贷款占银行总体贷款份额过大,商业银行在这些贷款形式中的债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并且从各个方面的资料都显示出商业银行的抵押率变高了,随之增长的还有贷款保证率,但信用贷款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在这些抵押品中真正具有变现能力的只有一小部分,担保贷款中很多都是无偿还能力的公司企业间相互担保,就是我们平时知道的“连环保”,“对子保”,这实际上也都应该属于银行的风险贷款,在实际的市场中如果一些企业面临破产,那就会产生严重的连带效应,从而致使一些企业也随之倒闭。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有的处理渠道

2015年是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深层次的接触互联网的一个时段, 2015年3月中国信达成功在淘宝资产处置平台成交两笔不良债权拍卖,被视为资产管理公司的首次“触网”。随着“互联网+”对不良资产的逐渐渗人,不管是不良资产主动迎合互联网经济,还是说互联网经济主动迎合不良资产的,又或者是说是两者之间主动迎合对方的,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不良资产必定会被互联网经济同化,这也不可能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大目标,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二者的创新力度,加宽互联网经济的处置渠道,这也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希望。

四、我国商业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内部因素

1.商业银行内部风控不完善

商业银行内部不具备完整的风险分析工具,同时在贷款的申请过程的相关资料及其在资料管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部分资料不够完整甚至于一些资料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了遗失,在对放款对象的各种资料调查力度不够,对放贷对象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都不够完善,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使商业银行拥有了较多的不良贷款。

表二贷款等级具体分化

贷款等级 正常 关注 划分依据核计资产时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借款人虽然能履行合同,但遇到影响财务状况不利的情况,可能使还款能力下降,引起银行不良资产,低于90天 借款人还款能力以及抵押担保都不足以保证贷款全部还本付息,银行资产已有明显的损失概率 借款人全部还款已不可能,银行已无法避免一定的本息损失 银行本息基本上无法收回 核计资产时扣除比例 0 0 次级 20% 可疑 损失 50% 100%

2.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大部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风控知识,放贷工作人员在放贷过程中为了提高个人的业绩,对贷款单位企业的放贷条件的审核不够仔细,造成真实的调查评估中单位企业的真实信息缺失,并且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存在所设岗位不够,放贷人员可谓“独揽大权”使放贷过程缺乏监督和管理。其次,商业银行放贷工作人员跳槽现象非常的普遍,放贷业务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个人收入,从而更换所工作的银行,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贷款人客户的信息连续性招到了损坏,新的工作人员在接替过程中难免会对客户的信息造成丢失等情况,这很大程度上造成银行对贷款人控制降低。其次,我国商业银行放贷人员缺乏严重的放贷专业知识,大部分都只是为完成任务和指标,从来不会放贷后的追踪与检查这为产生不良贷款埋下了很大的经济隐患。

(二)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外部因素

1.政府部门的政策性干预

我国长期以来银行与政府机关就有一种很非常扭曲的微妙的关系,为了支持国家建设,银行对政府的一些的企业、公司、项目等,不管其盈亏只能听从命令一路为其开绿灯,久而久之一些处于亏损不能盈利等状态的企业、公司、项目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不良贷款。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和

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国有企业的风险基本由国家负担,最终转嫁为金融风险,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我国商业银行的前身是专业银行,在转型的过程中其银行的高层管决策者一直都是国家政府机关行其派任的,而这些决策者往往会被国家的政策目标所左右,这就使他们在行使自己职责时畏首畏尾达不到他们真正的工作水平。面对国家所扶持的企业,只能按照政府部门的意思去“照顾”这些企业,这也是政府部门对银行及其严重的预算软约束。因为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企业也是在转型的过程中,在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十分的不理想,其中包括很多的国企,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是那么的让人堪忧,其长期都处在一种半存活半倒闭的形式之下,商业银行在政府的要求不得不一直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使之维持那种半活半倒闭状态,这就是得商业银行拥有了大量的坏账。这些国有企业中很多的运营效益十分的低下,这也就导致其偿债能力差的情况。很多的国有企业或国家扶持企业都是在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成长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都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其产品从产品的生产开始就跟不上市场的经济要求,其次选择的品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质量、生产原料成本、后期的产品价格、售后的服务等都不能够有效的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这使得国有企业在与其他的私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效益上来说国有企业效益普遍降低,这导致其亏损剧增,陷入没有能力还清债务甚至于个别企业出现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这致使很多的商业银行与国企产生连带效应,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纷纷而至,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率大大降低,商业的许多不良贷款可谓就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影射。 2.经济周期对不良资产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正处于发展过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经济会有过热的情况发生。房地产可谓是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很大程度上现在的房地产形成了泡沫。在中国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以往在1993年到1997年期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就出现过经济过热的情况,在这之间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商品房就积压了7000多万平方米,总体价值在5000亿元以上,由于这些房地产等行业的积压,过度的使资本利用率降低,从而使商业银行形成巨额的坏账乃至坏账的滋生。重复建设严重,据对“七五”时期200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调查,在近3500亿元的总投资额中,商业银行贷款就占1000亿元,而这些贷款中目前有1/4已经根本无法归还。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然而在这重要的时期中能明显表现出来金融监管不力度不够,金融监管体系的系统性不够完整,监管的效率也不够高。非法金融机构较多,严重金融诈骗较为突出,其导致社会信用体系遭受严重的创伤,其中依靠骗、套等方式取得银行贷款现象十分明显,甚至于一些人把此当成一种职业来进行,这就导致了银行出现许多的坏账。至使这些发生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出现了问题,金融机构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其中也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坏账,可以说这也是金融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

各种造成不良资产的因素交互之间影响作用,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中面临更多的更复杂的实际操作问题。企业具体在运行上其机制不完整这就增加了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有了潜在操作风险,然而商业银行金融体制存不健全,则会使这些潜在的风险明显化;外界来自于政府机关的干预风险使银行在改变其内部建设上有很大的阻力,这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总体利益,而其间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使得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誉竞争恶化,退回去来说这也使监管的难度系数变高,这也加剧了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上诉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致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济风险越来越严重其风险系数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越来越严重。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意见

(一)从监管入手,对不良资产进行优化

1.优化监管规定

多了解国外好的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案,与国外的评估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内的不良资产的形成和国外的不良资产其产生具体产生的原因不一样,但是国外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上是经历过了实际的实践的,对于我们来说一定程度上来有可以采用的地方。我要做的就是提取国外的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