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合成钢结构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CD合成钢结构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e75d00790c69ec3d5bb75cf

TTECC 山西山纳氯丁橡胶工程 6.2.2 焊条的选用: 母材为Q235-A、Q235-B时,焊条选用E4303;母材为Q345-B

时,焊条选用J502。

6.2.3 参加焊接的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上岗。持证焊工必须

有与施焊焊件相符的考试合格项目,在认可范围内施焊。

6.2.4 现场焊接应严格按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施焊和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 6.2.5 焊条集中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保存,不得和其它材料混放,要有防雨、防潮

措施。使用前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烘干和保温。

6.2.6 焊条的发放和领用建立台帐制度,由现场施工员填写烘烤通知单,通知单应

明确烘烤数量。焊工按需要数量领用,并用保温筒携带到现场。对未使用完的焊条按规定及时进行回收,回收后的焊条重复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6.2.7 焊接设备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求,应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保

养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率(90%以上)。现场使用的焊接设备,应配齐电流、电压表,并要求在周检有效期内。焊接设备接地良好,整齐摆放在防雨、通风良好的焊机棚内。

6.2.8 焊接时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焊接顺序和焊接线能量,

减少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保证焊接质量。控制变形的焊接方法如采用反向逆焊或分层反向逆焊、对称施焊、反变形法、刚性固定法等都能使焊接变形得到控制。

6.2.9 当结构构件采用对接焊缝连接时,施焊时应加引弧板。 6.2.10 焊件要求表面质量要求:

6.2.10.1 焊件按设计要求用机械加工坡口(构件应在工厂内完成),坡口尺寸及偏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2.10.2 焊口附近30-50mm范围内应清理干净,不得有铁锈、油脂、油漆、熔渣等。

6.2.10.3 焊材表面被露、雨、水、润湿时,应进行干燥处理,潮湿的表面不得施焊。

6.2.11 焊接环境要求:现场焊接环境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无有效措施(如预

热、搭设防风、防砂、防雨棚等方法)不得施焊。 6.2.11.1 风速≥8m/s;

6.2.11.2 雨、大雾天气和相对湿度>90%;

TTECC 山西山纳氯丁橡胶工程 6.2.11.3 环境温度低于5℃。

6.2.12 焊接等级要求:梁的拼接节点及柱的拼接节点的对接焊缝不小于二级;框

架节点、框架梁、柱节点的对接焊缝为一级;其它对接焊缝为二级;其余为三级。

6.2.13 焊缝的检验:

6.2.13.1 焊缝施工完毕,用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的方法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要求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伤、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规范GB50205-2001附录A的规定。三级对接焊缝应按二级焊缝标准进行外观质量检验。

6.2.13.2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当超声波不能准确判断缺陷时采用X射线探伤。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符合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89《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87的规定。 6.2.13.3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见下表)

焊缝质量等级 内部缺陷 超声波探伤 内部缺陷 射线探伤 评定等级 检查等级 探伤比例 评定等级 检查等级 探伤比例 一级 Ⅱ B级 100% Ⅱ AB级 100% 二级 Ⅲ B级 20% Ⅲ AB级 20% 注:现场安装焊缝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并不应少于1条焊缝。

6.2.13.4 焊缝的返工和返修

1)经无损探伤检验不合格的焊缝必须进行返工或返修,返工和返修后的焊缝部位仍按原探伤要求检查。

2)焊缝返修一般应由施焊者本人进行,也可由操作技能较高的焊工进行,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二次。焊工将缺陷彻底清除且修整好坡口后方可补焊。

3)一、二次返修按原焊接工艺进行。 4)返修部位应作好返工记录。

TTECC 山西山纳氯丁橡胶工程 6.3 钢结构安装

6.3.1 基础和支承面

6.3.1.1 基础上应明显标出标高基准线及纵横中心线,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6.3.1.2 钢结构安装前应对装置的定位轴线、基础上柱的定位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规格和位置等进行检查,并应进行复测和办理交接验收。基础工程进行交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混凝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基础周围回填夯实完毕;

3)基础的轴线标志和标高基准点准确、齐全。

4)基础表面铲出麻面,麻面深度一般不低于10mm,密度3~5点/dm2。 6.3.1.3 装置建筑物定位轴线、基础上柱的定位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 目 允许偏差(mm) 简 图 建筑物定位轴线 L/20000,且不应大于3.0 L L Δ 基础上柱的定位轴线 1.0 Δ 基准点 基础上柱底标高 ±2.0 Δ 地脚螺栓位移 2.0 Δ

TTECC 山西山纳氯丁橡胶工程 5)支承面及地脚螺栓位置、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目 支承面 地脚螺栓(锚栓)

6.3.1.4 钢柱脚采用钢垫板作支承,并符合下列规定:

1)钢垫板面积应根据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柱脚底板下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灌前柱底承受的荷载和地脚螺栓的紧固拉力计算确定。

2)垫板应设置在靠近地脚螺栓的柱脚底板加强板或柱肢下,每根地脚螺栓侧应设1-2组垫板,每组垫板不得多于4块,每块垫板的厚度不小于10mm。放置垫板的位置应铲平,垫板与基础面和柱底面的接触应平整、紧密,露出柱脚底板边缘10~20mm为宜。斜垫板要成对使用,斜度为1/15(一般为1/20-1/10),下面要有平垫板。成对斜垫板叠合长度不应小于垫板长度的3/4,相互间的轴线偏斜角度不大于3°。二次浇灌混凝土前垫板间应焊接固定。

6.3.1.5 钢结构安装在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后,应及时对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隙采用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灌。

6.3.2 安装和校正

允许偏差(mm) ±3.0 L/1000 5.0 +30.0, 0.0 +30.0, 0.0 标 高 水平度 螺栓中心偏移 螺栓露出长度 螺纹长度 6.3.2.1 钢结构安装原则:钢结构安装应先从主体结构开始,以“先大后小”的顺序进行。安装时,要考虑大型设备的吊装就位,凡影响大型设备就位的柱、梁进行临时固定(或暂不施工),待设备安装后,再行施工。

6.3.2.2 为减少高处作业,钢结构安装采用扩大拼装单元的方法施工。因设备安装的需要,扩大拼装单元的大小应根据设备安装及结构安装的要求,采用非等同单元及独立构件安装相结合的方法。原则上在不影响设备安装的前提下,尽量在地面组装成整榀刚架,整体吊装就位。

6.3.2.3 需要采用大型起重机械吊装的设备基本分布在±0.00m、+7.95m、+31.95mB轴线的东西两侧。因此,沿○1-○5轴的横向轴线方向和○B轴线纵层上,布置在○

A、○C两轴的主梁对设备安装影向中间的结构梁对设备的影响较小,可先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