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统计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e61b50a27d3240c8447ef81

D、X1=X2 ?1<?2,则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低 17、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 )。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C、无法判断 D、平均数大代表性小

18、若两组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时,应采用(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用离散系数来比较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 )。 A、两平均数相差较大 B、两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 C、两平均数相等 D、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 E、两平均数相等但标准差不等 2、算术平均数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 A、?(X-X)=最小值 B、?(X-X)=0 C、?(X-X)2=最小值 D、?(X-X)2=0 D、?(X-X)=1

3、受极端两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4、离散程度测度值能反映( )。

A、变量的一般水平 B、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C、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D、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 E、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 5、加权算术平均数( )。

A、受各组次数大小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 D、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 E、受各组变量值占总体总量比重的影响 6、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 )。

A、总体的同质性 B、用组平均数补充总平均数 C、用分配数列补充平均数 D、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 E、极端值的影响 7、标准差( )。

A、表明总体单位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B、反映总体单位的一般水平 C、反映总体单位变量值的离散程度 D、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E、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8、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 )。

A、股价与天气 B、农作物产量和施肥量的关系 C、收入与储蓄 D、收入与成本 E、销售量与销售额 三、判断题

1、数据分布偏斜程度的测度,偏态系数>0为右偏分布。 (2、洗衣机品牌属于顺序数据,因此某商场的洗衣机销售情况可以计算销售品牌的众数。(3、高层次计量尺度的数据包括低层次计量尺度数据的运算功能。 (4、数据分布扁平程度的测度,峰态系数<0为扁平分布。 (5、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6、中位数=(n+1)/2。 ( 7、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变量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 ( 四、简述题

1、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应用上有哪些区别?

))))))) 2、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

3、测度数据分布的形状统计量有哪些? 五、计算题

1、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 按月工资(元)分组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以上 合 计 企业个数 3 6 4 4 5 22 各组工人所占比重(%) 20 25 30 15 10 100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2、某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 品种 甲 乙 丙 合计 价格(元/斤) 1.2 1.4 1.5 —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1.2 2.8 1.5 5.5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2 1 1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其原因。 3、2004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生产班组 10 7 5 2 1 25 生产工人数 150 100 70 30 16 336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4、1990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品种 甲 乙 丙 合计 价格(元/斤) 1.1 1.4 1.5 —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1.2 2.8 1.5 5.5 2 1 1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5、某厂甲、乙两个工人班组,每班组有8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 甲班组:20、40、60、70、80、100、120、70 乙班组:67、68、69、70、71、72、73、70 计算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

计算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比较甲、乙两组的平均每人产量的代表性。 6、下列是20名学生在某门课程中的成绩数据:81,39,97,84,57,72,79,65,84,77,97,46,70,93,84,75,81,84,72,87。计算这些分数的均值、中位数、众数、全距、

四分位数,描述考试分数的分布。

7、某一邮局外发邮包的重量为:21,18,30,12,14,17,28,10,16,25,计算这些重量的均值、中位数、众数、四分位数,描述重量数据的分布。

8、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15,方差分别为4、5,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哪个高? 9、某企业工人按年工资分组的资料如下表 按年工资分组 工人数 600-700 10 700-800 15 800-900 35 900-1000 12 1000-1100 8 要求:计算工人工资平均数,全距、平均差、平均差系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10、某总体的算术平均数为50,标准差系数为30%,求该数列的方差?

《统计学》第七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 2%×5%×8%×7% D、(2%×5%×8%×7%)-100% 2、平均发展速度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3、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 A、33次方 B、32次方 C、31次方 D、30次方

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5、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6、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A、100% B、400% C、120% D、1200% 7、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该是(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2、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3、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

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采用的公式有( )。 A、x?nan B、x?n?x C、x?a0?x D、x?nR E、x?x1.x2...xnnn

三、判断题

1、时期数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无关,因此不能累加。( ) 2、据统计,去年全国净增加人口为1850万人,是时点指标。( )

3、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 4、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