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e371510b52acfc788ebc904

16.五家中最重要的两家:儒、道

⑴儒家:孔,孟 (核心是“仁”,仁是做人的根本;次核心是“礼”) 儒家文化的特征:

①“内圣外王”始终是共同的理想追求

②“天人合一”代表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境界 ③儒家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 a强调人在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b强调人的主体精神(性善性恶)

c十分重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效法圣贤,最好成为圣贤) ⑵道家:老,庄

老子:《老子》或《道德经》 思想:“道”核心,道是宇宙的本原;天地万物由道“衍生”,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看不见,摸不着,先于天地存在,又是确确实 实存在的,天地万物在运动中,事物到了极致会向相反方向发展;(社会历史 观)“小国寡民”——倒退,田园生活 庄子:《庄子》或《南华经》 思想:承袭老子的观点“道”,同时,道是可以得到的—“得道”(老子不讲 得道),通过修炼得道,得道之人称“真人”;齐物—“逍遥”于尘垢之外, 齐一万物,心灵宁静(无为而治,“黄老”之学)

17.文化革新的两个内容

答:①宗法制度和分封制的确立,将上层建筑诸领域制度化

②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制礼作乐

18.秦朝: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焚书坑儒

19.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20.魏晋南北朝的特点:

特点: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模式崩溃,许多文化活泼的,多元的存在 思潮:玄学是魏晋时期崛起的一股新的文化思潮

21.唐诗(盛唐时的两个派别)和宋朝的两个派别

唐 ①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②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 宋:①婉约派(代表:柳永、周邦彦)

②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22.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或称道学)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的不朽格言为代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23.元朝:

元杂剧:

元杂剧的划时代意义:

(1) 在此之前,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散文,而元杂剧

则以叙事为主,更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

(2) 元杂剧的成功宣告了戏剧、小说等叙事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3) 它的兴盛意味着文学在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都进一步走向民间 授时历: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定的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却比目前国际通行的公历(格里哥利历)早了三百多年。

24.明清的文化专制。

明清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是文字狱盛行。明朝朱元璋(以文字之“过”纵无穷之诛),设立特务机构厂(东厂、西厂、内行厂)和卫(锦衣卫),并且规定科举考试一律以朱熹的注为标准答案。 清康熙年间:“庄廷龙《明史稿》案” 雍正年间: “戴名世《南山集》案”、吕留良《文选》案、“査嗣庭案”、 乾隆年间,除有“王锡侯案”,更是借编纂《四库全书》的机会,全力剪除危及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的“异端学说。

25.乾隆编《四库全书》

乾隆年间,清高宗借编纂《四库全书》的机会,全力剪除危及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的“异端说学说。

26.西学东渐的含义及传教士。

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神学的同时,也将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开阔了部分世人的眼界

27.多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从遗址、遗迹中可以看出,

粮食、瓜果中有少数民族的特有品种 驴骡的传入

日常起居的旗袍、马扎、胡乐等

三史诗:1《格萨尔王传》(藏族)2.《江格尔传》(蒙古族)3.《玛纳斯》(柯尔

克孜族)

28.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 日本

公元前三世纪,是日本的弥生文化期,与战国、燕国来往(在青铜器、铁器上有记载)

秦统一后灭燕,部分燕人逃入日本,并后有徐福赴日

东汉时期,对日本颁发印绶,日本岛上的多个部落向汉朝进贡,三国魏时,日本有小国:邪骀国卑称呼女王进贡,魏封其为“亲魏倭王” 公元284年,三仁(引齐人)到日本献给天王《论语》 据说此为汉字传入日本之始

公元四、五世纪之交,有大批汉人迁徙至日本,日本史家称为“渡来人”、“归化人”

公元593年,日本圣德太子摄政——史称“飞鸟时代”,他引进中国化佛教,对中央集权极为有利,且对儒道等学说兼容并蓄,认同儒教规范(仁、智、礼、义、信、德)并把“冠位十二阶”作为官员晋升等级 公元600年,派出遣隋使

贞观四年,即公元630年,派遣唐使达12次,迄唐末日本有中国宫廷藏书的一半。(来唐著名人物:真备吉备,官至右大夫;阿倍仲麻吕,官至安南节度使) 公元645年,日本“大化论新”在朝廷上封建制,引进三省六部制,设二官八省制,经济上引进“均田制”,设“班田收授法”,从645年大化论新后,日本天皇年号多取自中国典籍。如“大化”、“明治”、“昭和”、“平顺” ? 朝鲜

建国:①殖民说:箕子,周武王灭商,封箕子为朝鲜王

②本土说:檀君子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建立,故10月3日为朝鲜的开天节 西汉时高祖灭燕王卢琯,燕王部下卫满率兵入朝,驱逐朝鲜王(箕准),建卫氏朝鲜,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将朝鲜建立为直属政区。(此时朝鲜文化基本是汉文化)

三国魏时,朝鲜半岛分为三韩:马韩(主体,北济国),辰韩(新罗国)?韩 辰韩660年借唐军灭北济,建立统一的新罗王国,仿中国三省六部制,大学里《论语》、《孝经》为必修课

而后的高句丽权臣王建建立高丽王国,朱元璋遣使高丽,颁布科举程序 1392年,李成桂通过禅让形式登上王位,定国号朝鲜,史称“李氏朝鲜”、“朝鲜李朝”,至1910年被日本灭掉 ? 越南

前214年,秦始皇在越南北、中部设象郡

秦二世时,南海尉赵陀合并桂林、象郡,称南越王,定都番禹

越南史书:岭南文化始于二守焉。为西汉交趾太守锡光和东汉九真太守任延。 唐高宗时,在交州设立安南都护府 唐在安南设“南选司

明清时,越南堤岸被称为“海外华侨“,并采用汉字、汉语,称为“咱们的字”、“咱们的语”

采用汉字结构形成创制“字喃”,十八世纪由拉丁字母代替,还学习了中国的音乐、舞蹈、戏剧,汉代“东方朔”为滑稽大师 越南的占城稻也传入了中国广州地区

29.佛教

佛教的传入及中国化;两汉之际传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输入时期(东汉明帝时期)。曹魏;允许中国人出家;魏晋:佛教输入得到发展,翻译佛教、修建庙宇;南北朝:寺庙,僧人人数增多。(梁武帝规定佛教徒吃素)

第二阶段:佛教中国化阶段(隋—五代)。佛教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出现。①.天台宗(隋:天台山)②法相宗(唐)③华严宗(唐,著有《华严经》)④净土宗(唐)

禅宗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产物:创始人:南印度圣人的达摩(一苇渡江、面壁)第五祖:弘忍传授衣钵于烧水弟子慧能,大弟子神秀创北宗,慧能在广州创立顿宗,也称南宗,且慧能著有《六祖坛经》 第三阶段:停滞时期(宋以后) 此时期刻有《大藏经》 佛教经典著作:三藏(经,是由佛祖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回忆并记叙的佛祖的著作;律,即戒律、规章制度;论,发挥、扩大禅说(经与律)的著作) 基本教义和戒律:

基本教义:四圣谛,即苦集灭道 苦:人生皆苦、一切皆苦 集:招致苦难的原因

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岸就是“涅槃”、“入灭”,苦海对面就是极乐世界,幸福的彼岸

道:途径,到达幸福彼岸的途径、方法、手段 (戒)律:梵文意为:“惯性”、“习惯”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八戒:对在家修行的男女而言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思想伦理:a佛教哲学有其独特的思想方法,反过来影响中国哲学向深度发

展b宋明理学“心性论”与佛教“佛性轮”有明显的继承与反馈关系c发明了“轮回报应”观念、“三世说”,引导人们向善,推动了中国人淳朴、仁善的民风构成

(2) 语言文学:a语言:自佛教传入后,带来了外来语和专业名词有三万五千条

(由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统计)b文学:神魔小说:《西游记》,还有其他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三言两拍》,且禅宗影响了许多诗人:李白、王维等

(3) 石窟、寺庙、塔:塔用于存放舍利和经书,有山西大同的云冈库、河南洛阳

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等 (4) 音乐绘画

(5) 科学技术:僧一行的《大衍历》

(6) 名山与习俗:山西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意:智慧)、四川峨眉山(供奉

普贤菩萨,意:行德)、安徽九华山(供奉地藏王,意:愿)浙江普陀山(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