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苏武传》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d7527bdeefdc8d376ee32dd

参考答案

《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

【预习展示】

1.听课文范读,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栘(yí) 厩( jiù )监(jiàn) 数(shu? )通使 且鞮( jū )(dī) 阏氏(yān)(zhī) 长(cháng)水虞常 我丈人行(háng) 会缑(gōu)王 昆(hún)邪(y?) 牧羝(dī) 收系(xì) 天雨(yù)雪 节旄(máo) 窥(kuī)观 单(chán)于 浞(zhu?)野侯 没(m?)胡中 煴(yūn)火 马畜( chù ) 驩(huān) 秩訾(zī) 啮(nia)雪 2.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沾襟,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1)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 【合作探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初使匈奴,单于受礼——缑王谋反,祸及汉使——舍生取义,以死明志——卫律劝降,威武不屈——饮雪吞毡,此志不渝——李陵劝降,忠贞不二——汉匈和亲,请还苏武——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2.请学生快速划分层次。 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即文章9~10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自我测评】 纪传、断代、书、列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苏武传》导学案(第二课时) 【预习展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少以父任 以:介词,表原因 .

(2)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渐渐 迁:升迁、升任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男子长辈的尊称 ..(4)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动用法,使??归 .

17 / 21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dàng):抵当、抵偿。 .(6)因厚赂单于 赂:赠送礼物 .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临时留任 .(8)置币遗单于 遗:赠送 .

(9)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动词,打发 .(10)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没:陷没 .(11)私候胜 候:看望,拜访 .

(12)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正当,适逢 .(1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私下,暗地里。 .【合作探究】

2.探究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省略句)

译文: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句) 译文:单于更加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4)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省略句 )

译文:匈奴单于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匈奴使者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自我测评】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译文: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

(2)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译文: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3)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译文: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4)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文: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5)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译文: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苏武传》导学案(第三课时)

【预习展示】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其一人夜亡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虞常生得 生得:被活捉 (3)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话 告诉 (4)事如此,此必及我。连累 (5)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表被动 更加 对不起 (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使

18 / 21

(7)宜皆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 (8)舆归营 抬、扛,名词作动词

(9)单于壮其节 以??为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0)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逐渐 使动,告知 (1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定罪 (12)本无谋 没有参加谋划 (13)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满 (14)空以身膏草野 使动用法,肥沃 (15)反欲斗两主 使动用法,使??争斗 (16)若知我不降明 你 (17)白单于 告诉 (18)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下 (19)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子 (20)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分别隔离 别的

(21)掘野鼠去草实 通“弆”,收藏 (22)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 (23)檠弓弩 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 (24)武复穷厄 失意 困苦 【合作探究】

2.苏武一共自杀了几次?为什么自杀?是否成功?从中可以看出苏武怎样的品质?

讨论明确:(1)两次。第一次是张胜告诉苏武自己参与谋反的事实,苏武敏感地认识到自己定会受到牵连,因为不想国家尊严受辱,所以自杀。第二次是面对卫律的讯问,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引刀自刺。 (2)不想自己受到屈辱,更不想因为自己而侮辱国家。

(3)第一次是被张胜和常惠阻拦下来,第二次是被卫律请医生救活。从救治的繁琐的程序可以看出苏武是真想自杀,但都没成功。

(4)苏武的举动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忠于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自我测评】

(1)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译文: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2)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译文: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3)何面目以归汉!(宾语前置句) 译文: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 (4)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5)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译文:我要见你干什么? (6)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省略句 )

译文:于是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

《苏武传》导学案(第四课时)

【预习展示】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武使匈奴明年 第二年 (2)不敢求武 访问 (3)故使陵来说足下 劝说

(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通“无”,“现” (5)扶辇下除 台阶 (6)子卿尚复谁为乎? 还

19 / 21

(7)皆为陛下所成就 提拔 (8)兄弟亲近 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9)子卿壹听陵言 副词,一定,务必 (10)自分已死久矣 料定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决:通“诀”,诀别。 【合作探究】

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的作用,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对比。

讨论明确:(1)张胜:头脑简单,糊涂谋反,事情败露,立即叛变。苏武:认识清醒,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气节。

(2)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 (3)李陵:意志不坚,因私叛国,痛苦羞愧。苏武:忠贞不渝,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自我测评】

探究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译文: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 译文: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3)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译文: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苏武传》导学案(第五课时)

【预习展示】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汉求武等 寻求

(2)得夜见汉使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

(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道歉 确实活着 (5)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通“已”,已经。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在??的时候 (7)始以强壮出,及还 等到 【合作探究】 1.一词多义 ①语:(1)以状语武 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②引:(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③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④亡:(1)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2)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3)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4)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5)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6)存亡不可知 亡:死亡。 (7)其一人夜亡 亡:逃跑。

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20 / 21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9)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自我测评】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2)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译文: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2)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译文: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3)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 译文: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4)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译文:我要见你干什么?

2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