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d5dc823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3

人相互辉映。(2)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哥歌颂了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1.听写词语: 当堂 撵 驿路 陡峭 竹篾 简陋 悠闲 恍惚 修葺 检测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句子并赏析。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板书 设计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A层:熟读课文,完成学检P60“基础知识”部分; 作业 B层:熟读课文,完成学检P61“基础知识”部分;并完成学检P62,10——设计 12题。 5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构建动场 导入 为达成教学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进 一步深入走进课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l)本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振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师生共研。 标“1.学习课 文中记叙的顺序和文章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2.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6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板书: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一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起动情。“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 “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 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板书: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 (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一个悬念(板书:小屋无灯无人设出悬念)。 三、交流探究: 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板书:小屋助解饥饿疲劳)。 (l)“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 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 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7

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看到:“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板书: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书: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哦”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两人猜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 树立学生树 立对他人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