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与拦道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与拦道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d21b609b6648d7c1c74603

北方分局在拦道石

从西柏坡溯滹沱河经下槐,过小觉大桥,转沿卸甲河,过蛟潭庄向北1.5公里,进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景区内卸甲河畔一座依山傍水的蓝顶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历史陈列馆。

一、基本情况

拦道石曾是北方分局及晋察冀边区首脑机关驻地,村内至今保留有彭真、聂荣臻、肖克、李葆华、胡锡奎、李德仲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为了不忘历史,拦道石村对旧居进行整理保护,并得到了李葆华、李德仲等同志的帮助和支持,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市县各级部门和相关专家多次前往拦道石,实地勘察,搜集史料,2005年秋开工建设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历史陈列馆,2008年5月1日主馆开放。

陈列馆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上下两层,共有3大个展厅,并设接待厅和影视厅。通过综合布展手段,以详实的实物、史料,系统展示了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的领导下,晋察冀根据地政权、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建立、健全、发展,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的光荣历史。

陈列馆及旧居的保护开放,丰富了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大西柏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自开放至今,累计接待近百万人次参观。2008年,陈列馆及旧居被列为石

家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2010年被列为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平山县拦道石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对陈列馆及旧居保护开发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旧居保护区8户民房拆迁安臵和旧居群保护修复项目;完善陈列馆副馆、文物库房、管理用房及多功能广场等配套设施,建成千米红色碑刻生态长廊,全部完工后,展示内容将更加详实生动,并将实现传统教育、山水游乐、生态观光、乡村体验的完美结合,助推“红色浪漫的山村”拦道石发展更上层楼,现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石家庄市爱国主义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

二、历史背景

1938年8月,聂荣臻首次来到平山县,赞誉这里是“晋察冀的乌克兰”。9月20日, 5万多日军分兵25路大举进攻北岳山区根据地,9月下旬,聂荣臻率晋察冀边区党政领导机关由五台移驻到蛟潭庄一带,边区党委驻拦道石村。

在拦道石出台《全民动员、齐心抗战》文件:1938年10月份,彭真书记、聂荣臻司令员在拦道石组织召开了边区党委扩大会议,出台了《全民动员、齐心抗战》的文件,安排布臵反扫荡工作,多次粉碎了日寇的大扫荡。截止11月7日,全区军民经过48天的艰苦奋斗,共对敌作战100多次,

歼敌5000多人,胜利粉碎了日寇的多路围攻,使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更加巩固。

拦道石红崖山阻击战:1938年11月份,日寇500多人从灵寿一带向黄家沟马驮山进犯,我军在自卫队密切配合下,经一天一夜激战,共歼灭敌人400多人,日寇不甘心马驮山战役的失败,1939年1月,再次以700多兵力,从阜平一带向我黄家沟、贾岸、拦道石一带进犯,军民在拦道石北沟红崖山阻击。经过一天的战斗,700多日寇全部被消灭,取得了反扫荡的伟大胜利。

在拦道石筹备召开苍蝇沟会议:1939年1月初,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成立,彭真任书记,聂荣臻、彭真,关向应、程子华为委员。1月5日,在彭真、聂荣臻的亲自领导下,在拦道石召开了北方分局第二次党代会筹备会,为北方分局第二次党代会(亦称苍蝇沟会议)的胜利召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苍蝇沟会议后,调整加强了晋察冀边区党委成员,北方分局决定以刘澜涛、赵振声(李葆华)、林铁、舒同、刘秀峰、刘道生、丁元获、赵尔陆、朱艘方、刘杰、栗再温等同志为委员,刘澜涛、赵振声(李葆华)、林铁同志为常务委员,刘澜涛同志为书记。边区党委驻拦道石,中共央北方分局书记彭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常住拦道石。

苍蝇沟会议:1939年1月13日至2月初,北方分局在北苍蝇沟村召开了苍蝇沟会议,会址设在一户民宅院内,院

子上空搭着帐篷,村民们密切配合在四周山梁上站岗放哨,一有情况,敲锣报警。在苍蝇沟会议上,彭真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做了重要讲话,聂荣臻作了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白求恩大夫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宣布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全面总结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经验教训,确定了边区党在抗战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任务和重点。

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1939年2月,彭真、聂荣臻在蛟潭庄主持了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边区各文化团体,八路军记者团,抗大二分校和西北战地服务团。

北方分局和晋察冀边区首脑机关在蛟潭庄拦道石期间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对于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巩固建设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而也奠定了蛟潭庄、拦道石在晋察冀边区抗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为乡亲们搬掉致富路上“拦道石”

在拦道石期间,李葆华(1909年10月2日—2005年2月19日)先后曾任边区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常委兼党校校长,北方分局组织部长等职;李德仲(1910年2月15日—2007年1月28日)曾任边区党委秘书长、北岳区党委秘书长等职。在朝夕相处中,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为了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决定建一座水电站,李葆华不顾年老体弱多方呼吁,并手书“拦道石水电站”和“振兴

中华”相赠;李德仲多次亲往拦道石,鼓励乡亲们:“反贫就像打仗一样,既要讲战略也要讲策略;拿出打日本的勇气和精神,什么贫困都战胜得了!”1999年水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年收益30万元以上,并引水送电上山,为拦道石农林牧综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成果,两位老人再次伸出援手,帮助在5公里外的上游跨村修建蓄水调节坝,使下游包括拦道石在内的5个水电站年增发电量4个月以上,同时可扩浇灭旱4000亩耕地、3000亩经济林,21各村受益,取得了“以点带面”的喜人效果。

为乡亲们搬掉了致富路上“拦道石”,两位老人根据村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利用优势资源,开发建设集传统教育、山水游乐、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先后帮助实施了隐林山庄、陈列馆、华北第一漂、山地采摘园等重点项目。

然而,正当拦道石在李葆华、李德仲同志铺就的康庄大道上突飞猛进之际,两位老人却相继故去。吃水不忘挖井人,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老一辈的无私关爱,将沉痛的缅怀之情化作创业动力,朝着他们既定的蓝图,将拦道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拦道石打造成“红色浪漫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