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金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浙大金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338718e9951e79b8927b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固定汇率制是根据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所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下来的。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各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范围内波动,超过这个波动界限,各国政府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上。 (三)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固定汇率制于1973年春季破产以后,主要西方国家开始普遍实行的一种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对汇率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上下波动的界限,听任外汇市场根据外汇的供求情况,自行决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外国货币供过于求时,外国货币的价格就下跌,外币的汇率就下浮;外国货币求过于供时,外国货币价格就上涨,外币的汇率就上浮。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自1948年12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以来,从未规定过含金量。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讨论课题:

1.请同学们讨论“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经济的影响”。 2请同学们讨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利与弊?

第三章 信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信用和货币一样,既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又是金融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以不断变化的形式及相应的工具载体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能够掌握信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认识过去和当前主要存在的信用形式,熟悉各种信用工具。 【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 2、信用工具的要素及其类型。 3、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难点

1、各种信用形式的区别与联系。

2、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出现的泡沫问题。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识记

信用 借贷货币 借贷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商业信用 商业票据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义

通常的表述为: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在借贷活动中当事人一方是货币或商品的多余方,将货币或商品贷出,称为“授信”,是债权人;另一方是货币或商品的短缺方,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是债务人。 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信用,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范畴,不论其外在形式如何,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信用以信任和安全感为基础 (二)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 (三)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四)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三、信用关系构成的要素

经济金融范畴下的信用关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一)债权债务关系双方 (二)一定的时间间隔 (三)信用工具

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一、现代信用形式的分类

现代信用的形式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信用形式进行分类。这些标准包括期限、地域、信用主体以及是否有信用中介参与等。

以期限为标准可分为中长期信用与短期信用;以地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

以参与信用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等等,其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

信用还有许多特殊形式,如高利贷信用、资本信用、保险信用、合作信用等等。信用形式还在不断发展中。 二、主要信用形式介绍 (一)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实际上典型的商业信用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即一方面是信用双方的商品交易;另一方面是信用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就买卖行为而言,在发生商业信用之际就已完成;而在此之后,他们之间只存在一定货币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不会因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经营状况而发生改变。

商业信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的特点。 2.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

(1)对经济的润滑和增长作用。

(2)调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也是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最简单的方式,因而是企业解决流通手段不足的首选方式。

(3)商业信用的合同化(或票据化),使自发的、分散的商业信用有序可循,有利于银行信用参与和支持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经济秩序。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它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局限性: (1)方向性。

(2)产业规模的约束性 (3)融资期限的短期性。 (4)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5)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的概念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放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所进行的借贷行为。

2.银行信用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与其它形式的信用相比,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间接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稳定性特点。

银行信用的上述特点,使它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商业信用也越来越依赖银行信用,银行的票据贴现、抵押等业务将分散的商业信用集中统一为银行信用,为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银行在商业票据贴现过程中发行了稳定性强、信誉高、流通性强的银行券,创造了适应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流通工具。当然,银行信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银行的贷款业务,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具有很大的信用风险,容易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当不良资产累积到银行承受不了的时候,银行就会倒闭,整个社会的信用链条都会断裂,这就会引发涉及面广、破坏力强的信用危机,其对社会经济的负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是银行信用的核心问题。 (三)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的概念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国家通常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

国家信用的工具称为“国债”,国债有国库券和公债的区别。国库券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通常用于解决财政年度内先支后收的暂时困难的一种信用工具。公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信用工具。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1)期限不同。国库券期限短,一年以内;公债期限长,一年以上。

(2)用途不同。国库券是用于解决财政先支后收困难的,公债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进行大型项目建设的。

(3)担保不同。国库券的偿还以税收为担保;公债的偿还,如果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无担保,如果用于进行大型项目建设的以建成后的收益为担保。

2.国家信用的积极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困难。 (2)国家信用是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工具。

(3)国家信用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调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4)政府债券是金融资产的一种形式,为社会创造投资生息的机会。 (四)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的概念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 2.消费信用的种类

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赊销。 (2)分期付款。 (3)消费贷款。 3.消费信用的作用

消费信用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促进经济增长。

(2)对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及产品更新换代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信用卡的创造和使用,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安全感。这也是信用卡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4)若消费需求过高,生产能力有限,消费信用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导致物价上涨。 4.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消费信用发展的一大瓶颈,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应包括多个方面:

(1)建立健全全社会的信用网络查询系统。

(2)制定权威性和统一性兼备的个人信用制度评估标准。

(3)充分利用商业银行、邮政金融机构等先进的综合网络等信息传导手段,按客户设置户头;以个人基本账户为核算基点;统一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负债等业务,并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一切金融服务。 (4)落实完善储蓄存款实名制。

(5)创建个人信用制度所必备的外部环境。 (6)落实相关配套措施。 (五)民间信用 1.民间信用的概念

民间信用,亦称“民间借贷”,或个人信用,西方国家指相对于国家之外的一切信用,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在我国,民间信用主要指企业或居民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非官方的一种金融活动方式。 2.民间信用的种类 (1)股份集资。 (2)自由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