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物访谈的几点心得(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做人物访谈的几点心得(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332a2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1

3细节:

这是这几天我们一直讨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但大家说得更多的在于“要用细节写作”,说得少的是“如何用细节写作”,所以我在这里想试着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些问题:“如何选择采用的细节?”“细节是如何得来的?”及“怎样写作细节?”

1)如何选择细节?我觉得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细节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在采访时,不但要注意观察许多细节,而且写作时对细节是要有筛选的。比如特稿《策普的最后一站》(P26)(省略),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首先,作者在对策普地追踪过程中,掌握了大量地细节,对策普这样一个83岁的老人的健康状况有过详细的了解。然后,他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使策普的性格中珍惜生命、执著、甚至是倔犟、让人有些厌烦等等特征都跃然纸上。很明显这比直接用概括性语言效果要好得多。

2)细节描写是层次递进的,可以选用具有递进关系的细节反复加深印象,就像剥洋葱一样地层层地剖开。还是《策普的最后一站》(P26~28)(省略)。可以发现,作者对策普的健康和他对健康的在意是分层次描写的,而且这些细节是层次递进的,而不是单纯重复的。

3)细节是准确的,是可以经得起反复阅读和核实的。在我们选择采用和写作细节的时候,要有这样一个警惕,那就是文章中的任何一个不准确的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整篇文章的可信度。所以我认为细节一定要尽量还原现场,不允许想象,也要少使用形容词,但应当用最准确的动词。(比如P19的例子:省略)可以看出,准确、连贯的动词对细节的生动和传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细节可以用于巧妙的过渡,起到承转起合的作用。我们现在的新闻在段落间需要过度时,大多采用小标题来过度,这只是一种方法。比如P26(省略),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时间上的过度,作者只用了这样一个时间的细节描写,就使上下段落之间很自然、贴切地联在了一起。P118(省略),也是一个时间的对比完成了过度,而且加强了悲剧性的效果。

5)细节是冷静、客观的。作者的感情一般隐藏在细节之后,而不直接表达出来。有时候读起这样的细节会感到作者的冷酷和无情,但你却无从怀疑它的真实性。比如P117、P121、P370的例子(省略),在这篇名为《中毒性休克》的文章中,作者——也就是这篇文章中得了中毒性休克的记者本人描写这个病带来的痛苦和残疾时,最只采用描写的方式。通篇几万字的文章读不到疼、恐慌、受不了等字眼,甚至对于自己的残肢和新生的稚嫩的肉芽都使用的是详细的描写,让人读来心惊肉跳,但又不产生自恋自爱的感觉。

6)最后再顺便再说一下昨天我们谈到的科学报道的采访和写作方法。可能现在有一些人认为科学采访很容易出错,事实上我们在最近的科技报道中也出了一些错误。有些人认为这是科学家难打交道的原因,但我不认为是这样的,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熟练地掌握“科学的提问和报道方法”才是更大的原因。

其实科学家并不见得在性格上就比其他人就要较汁得多,之所以他们更在意文章中的一些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可能更像是他们的一个职业病,因为科学本身就训练出科学家性格的严谨,科学家的表述方法是论文式的表述方法,对于一些科学家来说,你想让他们就某一事物打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有时候真比杀了他们还难。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科学方面的采访时,要下比社会新闻还要大的功夫和时间。首先是对专业的问题,事先一定要有专门的了解,然后才能去采访;第二,采访时要尽量弄清楚每一个问题,不要怕烦,也不要怕别人烦,其实对于你采访的科学家来说,一般他们都不怕给你普及知识,他们怕的是你没有弄明白就瞎写。这是他们的心理,所以要抓住这个心理尽量让自己搞明白。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深入浅出;第三,我们在定科学文章时,可能会引用一些论文。在处理引用论文上,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我觉得引用原理,使之得到口语化的表达,要比大段直接使用,更能引人入胜,更能避免枯燥无味,当然这也是要在自己已经明白的基础上,否则无从谈起。第四,如果必须引用数字,那就要善用对比,P97(省略),这样的对比可以赋予本来没有生命的数字以生命。

宋燕补充:推荐两本书: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和《帝国的回忆》。

如何做好本报的深度报道 陈玉明 一,什么是深度报道?

对深度报道,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像对 “新闻”,大家基本上认可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个人认为,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消息而言的。

与消息的区别:# 新闻的五要素: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故;第六要素:How 如何。

消息一般要求必须具备前四个要素;而深度报道除了应该交代前四个要素之外,是把经营的重点放在后两个要素上。

# 消息追求速度,深度报道讲求深度。

消息主要是讲述事实,而深度报道还要在事实的基础上探求前因后果。就是深度报道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 消息一般来讲,是平面的,而深度报道应该是立体的。 消息一般主要包含一个层次,而深度报道要包含三个层次: 怎么啦 为什么 怎么办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摆事实 查原因 找出路 现在时 过去时 将来时

# 深度报道要求融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知识性以及文采于一体。深度报道是门综合艺术——

是消息、特写、评论的各种新闻样式的综合运用;

是记者、编辑两种素质的综合体现;

是文字、图片、图表、标题、版式等新闻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篇幅相对较长是深度报道的形式特征之一,但篇幅长的不一定就是深度报道。看一篇文章是不是深度报道,主要是看文章的内容是不是立体的、是不是多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