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补充练习题下册的全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现代汉语》补充练习题下册的全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1f29c3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b

精品文档

(8)①我讨厌定时约会|(因果)②到得早,‖|(假设)③显得太急切;‖(并列)④到迟了,⑤人家说你摆架子;‖(并列)⑥准时到,‖|(假设)⑦又似乎太拘谨;‖(并列)⑧索性不去,‖|(假设)⑨他们就说你没礼貌。

(9)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 [都][应该][努力]学习。 (10)①不管是什么人,‖(并列)②不管地位多高,‖|(并列)③官有多大,|(条件)④如果高高在上‖‖(并列)⑤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并列)⑥把自己的意志和权威看得高于一切,‖|(递进)⑦甚至称王称霸,‖‖(并列)⑧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假设)⑨那是不行的。

6.下面有两个多重复句,分析得不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略

7.有人说紧缩句是用单句的形式表达了复句的内容,因而紧缩句是既不同于单句又不同于复句的独立的句子;有人说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因而它是紧缩复句或特殊复句。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答案略

8.改正下面复句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况且”用得不对,应改为“何况”。因为“何况”才有表示逼进一层的意思,表示郝摇旗平时就不喜欢严格的纪律,打了败仗当然更是如此。

(2)“原因”和“因为”连用,不仅叠床架屋,而且意思也讲不通。应或者删去“因为”,说“……的原因是……”,或者删去“的原因”,保留“因为”。

(3)“由于”管到哪儿,不清楚,缺少必要的与“由于”相呼应的连词,宜在第二分句(自问世“来……)开头加上连词“因此”或“所以”。

(4)语序不对,缺少表目的的关联词语。本句四个分句,三分句与四分句应调换顺序,并且在四分句前加上关联词语“以”。全句应调整为“本品容易受潮,用后盖紧,并放在干燥处,以防止结块”。因为一分句是原因,正因为“容易受潮”才需要用后盖紧并放在干燥处,达到“以防止结块”的目的。

(5)第二个复句用不着转折,“虽”、“但”应删。因为“年轻少妇”“是美的”,顺理成章。第二个复句“虽然……但”用在这里欠妥,按文章意思,宜将“虽然”换为“不仅”,“但”字删去。

(6)因果关系不明。一分句是原因,“眼睛失明”是它的结果,怎么变成下面转折句的偏句呢?所以全句应改为“尽管由于遭到种种折磨,眼睛失明了,他却看清了打击报复与反打击报复的真正分野。”

9.找出一篇短文,对其中的复句归类,指出归类中遇到的问题,并说明解决的办法。 答案略

(九)语法补充练习答案九

1.举例说明找出句群中心意思的方法。 找出句群中心意思的方法有

(一)抓中心语句的方法。因为有时中心意思在句群中由某个语句点明。如:①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这个句群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就是中心句,也就是句群的中心,后两句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说的。 (二)概括的方法。因为有些句群,它的中心意思不一定非得通过中心句表现出来,有些句群可以没有中心句,它的中心意思是潜在的,内蕴的,要由读者去慨括。如:

②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出现了一片肃穆的神色。

这个句群由两个句子组成,都不是中心句,但并不说明该句群没有中心意思,也并不说明它不是句群。我们应该从句群中慨括出中心意思来,那就是海滨黄昏时天空的变化。

1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2.下面这个自然段由几个句群构成?每个句群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自然段的中心意思又是什么?

这个自然段由两个句群构成。第一个句群由两个句子组成,中心意思讲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系。第二个句群由三个句子组成,中心意思讲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叶子。这个自然段由两个句群组成,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指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两个原料来源。

3.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句群的层次关系。

(1)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并)我的故乡好得多了。‖(转折)但要我记得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并)仿佛也就是如此。L(顺承)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2)人没有生来就会吹竽的。‖(转折)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L(转折)但是,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天下的结局。

4.将下列复句改为句群。

(1)把第一个逗号和第五个逗号改为句号。 (2)把分号改为句号。

5.调整下面句子的语序,组成一段有条理的话。 这段话可以这样调整和组织:

短文章就没有分量?那不见得。文章不在长短,要看内容如何。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所以不能用量压人,要讲求质。写毫无内容的、冗长的文章,在今天来说,是一种犯罪的行为,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还浪费了纸张,浪费了排字工人的时间,浪费了所有读者的时问,罪过实在不小!

(十)语法补充练习答案十 1.简述标号同口气的关系。

标号是用来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的。用了标号,不但能使意义更加明确,而且能使语言更加精练。在标号中,有的可以表达特定的口气。

(1)破折号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中断或口气的突然转换。例如:

①“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时面说。 (2)省略号常用来表示断续、迟疑的口气。例如: ②对……对不起!我……大概认错人了。

(3)引号有“特别提引”的作用,无论正面提引或反面提引,那么提引的词语在说话时都用强调的口气。例如:

③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象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帐。 这里的“英雄”,有“所谓英雄”的意思,属反面提引。 2.“点号仅仅是口语中的停顿在书面上的转化”,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点号表示口语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用不用点号,用什么点号,首先要根据口语中停顿的情况选用。但是,我们不能以为点号仅仅是口语中的停顿在书面上的转化。因为

(1)口语中的停顿有些是根据句子结构的需要,此外还可以根据其他需要,如换气,便于记录,等等。点号所表示的停顿必须同句子的结构相适应。结构上不能隔开的地方不能用点号。

(2)同句子结构有关的停顿并不一定都须用点号表示出来。 (3)点号的作用不仅在表示停顿,同时还表达语气。

3.括号有时表示注释,破折号有时也表示注释,它们的区别在哪儿? 区别在哪儿,先看它们是怎样注释的:

1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1)这里选的一段是写杨志替北京大名府(现在河北省大名县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州等夺取的经过。

(2)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通过比较,可以得知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的话语,是要连着正文一块念出来的,而括号里的注释,是不一定非念出来不可。

4.有人喜欢用“?!”“!!”“!!!”,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应否叠用两三个叹号或问号加叹号,目前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是突破常规的用法,是属于标点灵活运用范围,不算错,有人认为这都是一种滥用现象,我们认为语气强烈主要应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在可叠用可不叠用时“不用为宜。当然语言文字不足以表达时,也可以叠用。这属于超常使用范围。

5.有人写文章,一逗到底,逗号、分号、句号不分。怎样才能分辨它们呢?

写文章一逗到底,逗号、分号、句号不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明确的句子概念,以及不理解逗号、分号、句号的用法。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以及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都用句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的逗号,可用在主语谓语之间、联合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以及倒装的两个句子成分之间的。复杂的宾语之前,句首状语之后,独立语的前面或后面,或前后,都可用逗号。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有分清分句层次的作用。复句中用逗号也能表示并列关系。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就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时也用分号来分清层次。分行列举的多项之间,行文简短,也可用分号;最后一项末尾用句号。

6.下面是某省、某地区中考卷上误用标点的例子,指出其错误并说明理由。

(1)此句错在前一个问号,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作为一个选择疑问句,它虽然有两个问题,但事实上它只需要一个回答。只有一个答案当然只需在问句的末尾用一个问号。

(2)错就错在见到疑问代词就用问号。此例中的两个问号都为改为逗号。因为“不知道哪里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里的“哪里”“什么”并无疑问的意思,两个疑问词是虚指任指的用法。

(3)末尾句用句号不妥,应改为用问号。因为“难道在做梦”是个反问句。反问句虽然是无疑而问,表达的是确定的内容,但因为它要表达的是较为强烈的语气,所以末尾只能用“?”或“!”来表现。

(4)羚羊对猎狗说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提示语在引用的原话之前,其后跟“:”;在原话中间,其后跟“,”;在引用结束之后用“。”。本句提示语在原话中间,所以应改冒号为逗号。

(5)叹号放在引号外不对。因为所引用的是曹的全诗,是完整的原话,所以叹号应放在后引号里面。《七步诗》是该诗诗名,应该用书名号,用引号也不对。

(6)文尾的句号放在引号的里面不对。因为引号内的“快”是作为整个句子的宾语出现的,是句子的一部分,所以文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

(7)句中“今天就抛弃吧”的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为为二重以上的复句,如果第一层是并列的关系,这种并列关系又没有关联词语表示,就必须用分号。

(8)“童装设计与缝制技术”只是一个班名,而非书报名,应用双引号而不用书名号。

第六章 修辞

(一)修辞补充练习答案一

1.从修辞效果评价的角度谈谈修辞为什么不能离开语境?

一切修辞现象都不能脱离其特定的语言环境,没有语境就没有修辞。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优劣的依据。曾经有个不懂诗的人在诗会上写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全场一片哗然。但随之就有人给接上“夕阳方照桃花坞”一句,就让人拍手叫绝。由于下文提供的语境,才使看似荒谬不经的上文陡地增值,取得出人意料的贴切效果。毛泽东领着部队转战陕北时,一天晚上住进了田次湾,房东太嫂不安地一再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依着大嫂的言语形式喃喃着:

15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我们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说得大嫂、战土们都笑了起来,这里的幽默效果主要来自以上文作比衬的语境。常言道:“一句话,百样说”,说的就是修辞与语境的紧密联系。人们常说:修辞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是“切合题旨情境”,其实“题旨”与“情境”的关系密不可分,“题旨”往往要靠“情境”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说“切合题旨情境”,实际上就是切合大的语境。

2.结合修辞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说明修辞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修辞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可以说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修辞。因为任何为了一定目的而运用语言的交际行为都是一种修辞行为。比如我们平常说话或写文章,词用得确切不确切,句子造得是不是明白而有力,整段的话、整篇的文章条理清楚不清楚,生动不生动,这都是修辞的事。可见修辞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时时都要用,处处都会派上用场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我们更离不开修辞,更感到修辞学习的必要和迫切。比如经济方面的商务合同,就要以修辞策略来调整交际双方的经济利益;外交关系上就要以修辞行为来调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司法工作上就要以讲究修辞的艺术解决各式各样的矛盾;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处理上,就更要加强对修辞软件人工智能系统的研究等等。

(二)修辞补充练习答案二

1.指出下列每段话在语音上的修辞特色。

(1)层层、缕缕:叠音;零星:叠韵;仿佛、渺茫:双声。

(2)丁丁冬冬、哗哗啦啦:拟声;委婉:双声;缠绵、细密:叠韵;绿盈盈:叠音;各式各样、低沉委婉、缠绵细密、高昂激奋、山间谷底:四字格配合,音节整齐匀称。

(3)担、弯、雁:押韵;弯弯:叠音;咕,咕:拟声;千担万担、月牙弯弯:四字格配合,音节整齐匀称。

2.下面几例是作家原稿与改稿的比较,哪种说法比较好,为什么? 改稿的说法比较好,原因是:

(1)“降低”经常与“温度、价格、要求、标准”等词配合,“经济负担”不能说“降低”,只能说“减轻”。

(2)“烟气”所指比较广泛,可以指各种物质燃烧不充分而发出的气体,“硝烟”专指弹药所生的“烟”。这里改用“硝烟”比原用“烟气”要明确。

(3)“弯弯河流”只摹“形”,“流水潺露”既摹“形”,又拟“声”,而且重在写声,给人以“动”的“活”的印象,给人以听觉方面的感受,改句比原句生动。

(4)用“春光”好,“春光”与“秋色”相对,准确协调,比“春天”妥贴。 (5)原文有两个介词短语作状语,比较拗口。

(6)“心事”指心里感到为难的事,这里用得不准确,改为“心思”。 3.分析下例中标着重号的量词的修辞效果。

过了八公里长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道”本来指狭长的路,此处则显示窄峡对峙,形成一线天,连蓝天也只能看到狭长的一条。“片”本来修饰轻而薄的东西,此处形容云彩,就像羽毛似的,有一种又轻又飘又透明的感觉。“注”本来形容又细又长的水流,此处描写阳光透过云隙,似乎也像水流一样有泻下来的动感。这三个量词与名词的搭配都属于超常规的,因而都产生了奇特的修辞效果。

(三)修辞补充练习答案三

1.下面的文字是从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节选下来的。分析这些文字所用的句子以及表达效果。

16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