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9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193519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11ff84a8114431b90dd8b9

P Ed=0 P Ed=+∞ P Ed=1 O (a)完全无弹性 P Q O (b)完全弹性

Q P O (c)单位弹性 Q 0<Ed<1 1<Ed<+∞ O (d)缺乏弹性

Q O (e)富有弹性

Q

6. 企业面对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需求,如果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应采用什么样的定价策略?为什么?

答:在五种需求弹性下,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和单位弹性都是从理论上出现的弹性的可能性。现实中最为普遍的是商品需求缺乏弹性或商品需求富有弹性。

如果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对于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商品分别应该采取不同的价格政策。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企业采取薄利多销的政策,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企业应采取限量提价政策,来提高销售收入。 7.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都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 答: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考察供给量变动的时间范围。当考察供给的时间越短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供给弹性就越小。反之,考察的时间越长,其供给弹性就越大。

(2)厂商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越难调整产量的生产其弹性就越小,反之,弹性越大。

(3)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则该种产品的供给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4)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产品生产的工序越复杂,要求的生产技术越高,其供给弹性就趋向于越小,反之就会越大。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思考与练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C 3.B 4.A 5.B 6.A 7.D 8.A 9.C 10.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综合题

1. 试利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物以稀为贵”的原因。 答: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那么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

首先,从市场供求角度而言,供给量少而需求量大的市场均衡价格较高,从而导致物以稀为贵。

其次,从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而言, 依据基数效用论的分析结论,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取决于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最后一件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即边际效用的大小。依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量越大的商品最后一件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越小,反之就越大。“物以稀为贵”说明,当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较小时,消费者所能消费的数量就越少,而消费数量越小,则边际效用就越高,因此所对应的市场价格就越高。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

2. 试描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这两者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

答: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经济学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理论来进行分析,一是基数效用论,二是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其次,效用可以被加总求和,如消费者从消费的每一个产品中所获得的效用可以被加总为一个总效用,而消费者对于消费的不同商品的效用也可以加总到一起,作为总效用。基数效用论依据边际效用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的采用无差异分析法分析消费者均衡问题。

3.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其函数形式可表示为:TU=f(X)。总效用会随着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首先增加,达到最大化效用之后,会随着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减少。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其函数形式可表示为:MU?dTU边际效用说明消费者每多增加一单位商品所

dX获得的效用的增加量是递减的。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在图形上表示为边际效用为总效用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效用为总效用的一阶导数,总效用为边际效用的积分。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递增;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递减;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极大。

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述了什么样的现象?试着举例说明。

答: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该物品的消费,从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日常生活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现象普遍存在。如食物的消费、服装的消费、电影等,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5. 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

答:无差异曲线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一般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二,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一个级别的效用水平,越靠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6. 消费者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发生变动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动,试用图示说明。 答:消费者预算线的数学公式PxQx + PyQy = M

(1)假设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但消费者预算M发生变动,消费者预算线会发生平行移动。消费者预算M增加,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消费者预算M减少,则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如果消费者预算M不变,但两种商品的价格发生方向相同比例相同的变动时,其效果与消费者预算M变动的效果相同,其预算线变动也相似。

(2)假设消费者预算M不变,但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动,则预算线围绕Y轴交点进行转动。X商品价格提高,则发生顺时针转动,X商品价格降低,则发生逆时针转动。

(3)假设消费者预算M不变,但商品Y的价格发生变动,则预算线围绕X轴交点进行转动。Y商品价格提高,则发生逆时针转动,Y商品价格降低,则发生顺时针转动。

7. 基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在基数效用论下,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商品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最简单的两种商品消费情况下,其均衡条件为:PxQx + PyQy = M且MUx/Px = MUy/Py

在一般的消费条件下,假设消费者的预算M和市场上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均衡条件为:P1Q1 + P2Q2+ P3Q3+?+ PnQn=M且MU1/P1 = MU2/P2= MU3/P3=?= MUn/Pn

这一条件可以描述为:消费者在收入和市场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的各种商品中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值相等时,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达到消费者均衡。

8. 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答: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在消费者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处实现消费和均衡。如下图:

首先,消费者如希望获得最大化的效用,就需要把预算充分利用。因此,需要在预算线AB上寻找消费方案。当最初的消费方案在C或D点时,可以找到一条对应的无差异曲线I1,这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交,有两个交点。当把D点或C点向E点进行移动时,可以分别找到一条确定的无差异曲线,并且所得到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更高。最后,在E点,可以找到一条无差异曲线I2,这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于切点E点。E点即为消费者的均衡点。I2的效用即为最大化的效用。

9. 试分别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方法解释需求定理。 答:(1)用基数效用论解释需求定理:

首先,假设消费者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只购买一种商品,消费者在不考虑收入,只需考虑从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与商品总价格之间的关系。此时,消费者在选择是否购买这件商品时,其实是在比较商

品能够带来的效用与付出的货币效用之间的关系。因此当MU>MU时(其中MU表示消费者付出商品价格时

P

所减少的货币效用),增加购买,MU<MU时,减少购买,这两方面的购买决策都会使消费者在该种商品消

P

费上的总效用获得提高,直至实现MU=MU时,在一种商品的消费中达到总效用最大化。

P

MU=MUP PP

O Q

假设在某一商品上,消费者已经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态,即MU0=MU0,此时,如果商品价格提高

PP

到了P1。由于P1>P0,因此,MU1>MU0=MU0,消费者需要通过减少这种商品的消费来获得MU0的提高才能达到新的均衡。反之亦然,当商品价格降低到P2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这种商品的购买来实现新的均衡。此时,商品价格的变动就与消费者均衡状态中所选择的商品数量呈现出了反向变动的关系。这也是需求定理所表达的规律。

(2)序数效用论说明需求定理

假定消费者的收入和Y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动,那么商品X价格的变动会对其均衡消费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消费者在X和Y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寻求效用最大化,在商品Y的价格不变而商品X的价格从P1降低到P3的过程中,消费者预算线会围绕纵轴上的A点做逆时针旋转,从AB1旋转到AB3。在这三种情况下,分别形成了E!、E2和E3这三个均衡点。因此,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量在对应P1的时候为X1,在对应P2的时候为X2,在对应P3的价格为X3。如果使商品X的价格连续变动,就能够找到无数个与之对应的均衡点,这些均衡点的集合构成了图中(a)所示的价格—消费曲线,与此同时,也就形成了在图中(b)所示中的需求曲线DX。从DX的形状可以判断,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条需求曲线符合需求定理对于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