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生产矿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已生产矿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67f3874a7302768f99391f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薄层状构造,微波状水平层理,毫米纹层。风化岩性为浅灰—灰色、灰黄色硅质岩夹灰褐—黑褐色含锰硅质岩及少量灰黄—褐黄色泥岩。普遍含微量锰质,局部含锰较高,呈氧化锰矿微薄层或小透镜体夹于硅质岩中。底部及顶部为碳酸锰矿层,风化后为氧化锰矿层。本段厚度4.95~21.11m,自南向北及东方向逐渐增厚。化石:Ozarkodina ho,oarcata(同曲奥泽克泽刺),Palmatoepis minuta minuta(小掌鳞刺小亚种),P.gracilis gracilis (细掌鳞刺细亚种),P.gracilis sigmoidalis(细掌鳞刺反曲亚种),Polygnathus styracus(安息香多鄂刺)。。 第三段(D3w3):风化岩性为硅质岩夹泥岩。以浅灰—灰色为主,部分为灰黄色、暗红色,微粒结构,微—薄层状构造,水平层理,部分具毫米纹层。局部见大小约1mm的泥质小斑点。中部见0.2—1m厚的含锰硅质岩或透镜状氧化锰矿层(顶矿层),底部通常为灰黄色、黄褐色中厚层状泥岩。本段厚16.82~56m。化石:Richerina substriatula Hou(近线形利希特虫),

R.subhemisphaerica Hou(近半球形利希特虫),R.(Richterina) sterula,TEentaculites sp. (竹节石,未定种)。 第四段(D3w4):风化岩性为泥岩、硅质泥岩夹硅质岩。泥岩、硅质泥岩为黄红色、灰黄色、灰白色等,薄—中厚层状构造,水平层理;局部见透镜状硅质结核。硅质岩为浅灰色、灰色,薄层状或透镜状构造,主要分布于中上部。本段厚>54.81m。化石:Protognathodus sp.(厚鄂齿刺,未定种)。

v. 下石炭统岩关组(C1y)

主要由硅质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硅质岩及少量硅质泥灰岩所组成。按这些岩石在各部位组合数量的不同,可分成四个段。一般二、三段含硅质泥质较高,其余部份硅、泥质不同程度的减少。风化后成为薄层硅质岩夹硅质泥岩及硅质泥岩夹硅质岩。第一段顶部及第四段含磷质,局部富集成次生磷矿。厚97.03~142.63m。

vi. 下石炭统大塘组(C1d)

主要由含硅质灰岩或硅质灰岩与硅质岩互层夹少量生物碎屑灰岩。薄~中层状构造,底部含泥质较高,并夹较多的硅质岩。风化后为硅质泥岩夹硅质岩。化石有: Brachthiris peculiaris(Shumard)(特殊腕孔贝)、Chonetes sp(戟贝)、Cancrinella sp(蟹形贝)、Chonetes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12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Megachonefes)papilionacea(Phillips)、Linopyoductus cf.kokdscharensis (Gr?Sber)、Dictyoclostus cf.chitichunensis。厚137.50~142.30m。 vii. 中石炭统黄龙组(C2h未全)

由两个岩性段组成。下段为薄层条带状含锰含铁灰岩夹硅质岩,风化后为泥岩夹硅质岩。上段为厚层~中厚层灰岩,部分夹硅质灰岩,风化后成为泥岩夹硅质岩。

viii. 二叠系(P)

下统分栖霞组、茅口组,上统统称合山组。上、下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主要岩性为含燧石灰岩及灰岩。合山组与上覆三叠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284~700m。

ix. 三叠系(T)

本区域三叠系发育不全,仅出露下统及中统下部。下统主要为碳酸盐岩相,称罗楼组(T11)。主要岩性为泥质灰岩夹少量白云岩、鲕状灰岩,含Claraia ex.gr.clarai(Emmrich)(克氏克氏蛤类),厚0~664m。中统下部为碎屑岩相。称为百逢组(T2b),主要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含Balatonites sp.(巴拉顿菊石,未定种),厚>550m。

百逢组与第四系之间为角度不整合 x. 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洼地及沟谷中,上部:粘土、亚粘土或含岩屑亚粘土。粘土、亚粘土以浅黄色、黄褐色为主,其次为棕红、红黄色,具粘性和可塑性。岩屑为灰白、浅灰色、灰黄色,以硅质岩屑为主,少量泥质碎屑,大小一般为0.5—3cm,分选性、磨圆度差。局部含微量氧化锰矿砾及锰结核。中部:堆积锰矿,主要由褐黄、褐红、红褐色粘土、亚粘土及褐黑、灰黑色氧化锰矿砾(块)、锰结核等混杂而成。其中常见1—3层粘土、亚粘土夹层。是新兴矿区主要的残积和淋滤堆积锰矿床。下部:含岩屑粘土。粘土为褐黄色、棕褐色,粘性及可塑性较强。岩屑主要为浅灰—灰白色硅质岩碎块,少部分灰黄色泥岩碎屑,大小一般为0.5—3c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含量5—25%不等;局部含微量氧化锰矿砾(块)。厚0~31m。

8.5.2构造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13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本区域主要褶皱为下雷—上映向斜和湖润—把荷背斜,以及建屯—荣华向斜的南端,三者紧密相依,轴向北东。前二者均为复式构造,褶皱紧密,尤以南西端为甚。下雷向斜大致似反S型的向斜构造,向斜枢纽南西高,北东低,向北东东倾斜。轴面倾向大致为150-210-130°,倾角78-80°两翼不对称,北翼较平缓;南翼多为直立到倒转,且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形成一个复杂的复式斜歪~倒转向斜。褶皱轴线在58线西侧急转弯呈倒“L”型,褶皱南段走向为北北西—南南东,褶皱北东段走向为北东—南西。

整个矿区断层甚多,对矿体形态有程度不同的破坏作用。主要断层大致可分为两组,东部以北东走向为主,西部则以北西向为主,东部的北东向断层被北西向断层切断,而西部则相反。大部分地段由于工作程度低,工程网度较稀,对断层的揭露、控制和研究尚欠深入。因而,部分断层性质未完全弄清,依据现有资料,大致可分为四期五个组:

第一期第一组:是最早产生的正断层。倾向南南东至北北西。其延伸方向与褶皱枢纽大致平行,偶以低角度斜交。断层延长300—5800m,破碎带宽度小于lm,由硅质岩、泥岩角砾及粘土组成,部分有锰染或锰矿碎块,时见石英脉,多被其后形成之各断层所切割。属于这一组的断层有:F79、F77、F76、 F72、F71、F66、F63、F51、F54、F55等。本区范围内该组断层有F77 。

第一期第二组:是最早产生的逆断层,倾向南南东到南东。延伸方向与褶皱枢纽大致平行,长400m到大于750m。破碎带宽度多小于1m,主要由硅质岩、泥岩角砾及岩屑组成并有泥质充填或锰质渲染。属于这一组的断层有:F78、F91两条,本区范围内有该组断层F79。

第二期第四组:为次早期生成的正断层。其走向多与褶皱枢纽作10—20度的角度斜交(F52北东端及F56例外),延伸200—2500m,倾向南东,多与褶皱轴面斜交,破碎带较发育,宽一般1m左右,局部可达7m。断层角砾主要以硅质岩及泥岩碎块或碎屑为主,并有粘土充填。属于这一组的有F88、F83、F8l等断层。该组断层偶尔切割矿层,使之产生相对位移。本区范围内属于这一组的断层未见到。

第三期第五组:为中期生成的逆断层,长度为400—550m,倾向南东,倾角一般较陡。该组断层大致与矿层走向成10—30°角斜交,使矿层在平面上出露位置错开,而在剖面上,则矿层重复出现。破碎带不发育,仅使两盘岩石受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14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挤压而发生弯曲。属这一组的断层有F69、F70等两条。本区范围内属于这一组的断层未见到。

第四期第七组:为晚期生成的断层,是一系列横切地层及褶皱枢纽的正(或平推)断层,它明显切割第一、二期断层。该组断层发育,但一般规模不大,延长300—700m,个别达1300m,倾向北东到北西,倾角一般较陡,破碎带不发育。属这一组的有F58、F59、F60、F65、F67、F68、F73等。该组断层仅偶尔把矿层错开,对矿层影响不大。本区范围内属于这一组的断层未见到。

位于新兴附近的断层比较发育,断距大于10m的断层共16条,其中断距大于30m的6条。按断层走向与褶皱的相互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和横向断层。走向断层主要有F1、F2、F4、F6等,均为正断层,延伸长度在1000m以上,展布方向除F4为近南北向以外,其余3条呈近南北向到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弧形断裂。横向断层主要有F3、F5两条,延伸长度分别为500m、300m。断层倾向前者为北北东,后者为南南东,倾角55°左右,该组断层对矿体的连续性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8.5.3岩浆岩

本区火山岩不发育,侵入岩较为发育,超基性、基性和酸性岩均有产出,可分为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加里东期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石成分单一,属于重溶型,呈岩基状侵入于上寒武统三都组中。华力西期以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为主,岩性主要为辉长—辉绿岩,次为二辉橄榄岩,呈岩床、岩墙、岩株、不规则岩体及岩脉广泛分布,本期基性岩均侵入于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岩体多出露于背斜的轴部或翼部,与断裂关系比较密切,其他岩墙、岩株等,则零星出露于褶皱构造的各个部位。

8.6资源概况 8.6.1矿体特征

根据原详查报告,本区锰矿床类型,按其成因及后生变化,可分为碳酸锰矿床、锰帽型锰矿床及堆积型锰矿床三类。

锰帽型氧化锰矿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小部分位于现时地下水位以下。碳酸锰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二者以氧化界线(地下水位线)分界,氧化界线起伏不平,其深度15—203m,ZK1902及46线等地点氧化深度较浅(15—30m左右)。矿层的氧化带与原生带界线呈突变关系,其间的过渡带不发育。氧化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