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生产矿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已生产矿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67f3874a7302768f99391f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湖润镇是靖西县的工业重镇,靖西锰矿、三叠岭电厂、峒牌电厂等国有企业以及三叠岭锰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兴铁合金厂、龙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私营企业在境内落户。以采矿、冶炼、电力为龙头,走“矿电结合”的工业发展新路。全镇有采矿企业3家,冶炼厂3家,水力发电厂6家,锰粉厂7家,洗选矿场56个。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占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63.2%。

粮食作物种植主要是水稻、玉米、黄豆、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有果蔗、八角、生姜、油桐、虫胶。

8.3地质工作概况 8.3.1地质工作历史概况

1979年8月至1983年6月广西第四地质队对下雷锰矿区北、中部矿段进行了详查工作,以100×200或200×200-200×400m网度求C级储量,以400×800m网度求D级储量,1983年11月提交了《广西大新县下雷锰矿区北、中部矿段碳酸锰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以下简称为“下雷锰矿区北、中部矿段详查报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有:机械岩心钻探24602m,坑探1148m,槽探3469m3,浅井275m,锰基本分析样1022个,组合分析样102个,物相分析样385个,岩矿鉴定样85个。

详查区内共揭露3层锰矿层,提交了碳酸锰矿C+D级储量6543.83万t,其中C级储量995.96万t(其中暂定表内396.64万t),D级5547.87万t (其中暂定表内4182.36万t)。

1988年5月至1990年底广西第四地质队对靖西县新兴锰矿区进行详查工作,以100×200或100×100-100×50m网度,探求C级储量,以400×800m网度,探求D级储量,1990年12月提交了《广西靖西县新兴锰矿区详查地质报告》(以下简称为“新兴锰矿区详查报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有:机械岩心钻探5210.8m,工程钻1058.8m,取样钻308.0m,槽探8851m3,浅井2954m,选矿试验样1个,放电试验样11个,锰基本分析样957个,组合分析样57个,物相分析样5个,岩矿鉴定样72个。通过此次详查,基本查明详查区内地层、构造特征,基本查明了矿体(层)的数量、形态、规模、品位厚度及矿石质量情况。经广西地质矿产局评审,审批文号为桂地矿审字(1991)第07号文,详查探明保有氧化锰矿储量C+D级:230.6769万t,其中C级:38.2307万t,D级192.4462万t,暂不能利用储量:C+D级27.1994万t;碳酸锰矿D级:4.2831万t。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8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2008年12月委托广西第四地质队对靖西县锰矿区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测量工作,核实工作自2008年12月底至2009年3月底,提交了《靖西县新兴矿区锰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经资源储量估算,截止2008年12月底,在核实的采矿证范围内保有碳酸锰矿石资源储量(332)+(333)共229.006千t,平均品位21.49%;矿证内消耗矿石资源储量(122b)+(333)共1639.806千t,平均品位29.42%。,矿证外的锰矿石资源储量为(122b+333)72682.882千t。

该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经评审,并报区国土资源厅备案(桂资储备案[2009]68号)。

8.4区域地质概况

新兴锰矿区位于右江再生地槽的中南部,位于三级构造单元下雷—灵马坳陷的西端,北部和东南部毗邻靖西—田东隆起和西大明山隆起。广泛分布晚寒武世以来的沉积岩系,岩相丰富,基性—酸性岩浆岩较为发育,区内地层尚未见到因岩浆岩的侵入而使地层(包括碳酸锰矿层)发生明显变质和明显蚀变等现象。

8.5矿区地质概况 8.5.1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上寒武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等。自老到新简述如下:

i. 上寒武统三都组(ε3s)

三都组为本区出露的最老地层,由一套碎屑岩与部分碳酸岩组成,具有东南型动物群的碎屑岩与华北型动物群的碳酸盐岩相过渡的特征,其上为下泥盆统角度不整合超覆。下部以泥质灰岩、条带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中部以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上部由泥质条带灰岩、灰岩与页岩、粉砂质页岩相间组成。厚1463—3626m。本组有较多的三叶虫,标准分子有Sanduspis sp.(三都虫,未定种)。

ii. 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

出露不全。一般由浅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和深灰色、灰黑色薄至厚层状灰岩、含硅质泥灰岩、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及稀疏分布的硅质岩条带、透镜体、团块组成。产Stringoce Phalus sp(鹗头贝)。

iii. 上泥盆统榴江组(D31)

按岩性组合原下雷锰矿区北、中部矿段详查报告分为两个亚组,即榴江组第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9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一亚组(D311)和第二亚组(D312):第一亚组又分为四段17个分层。

第一段(D3111):分为上、下两部份,下部为第1分层,上部为第2~3分层。 第一段下部(D3111-1):厚108.50~147.41m。按岩性又分为上下两部份:下部厚59.80~73.56m,以深灰色为主的薄至微层状硅质灰岩夹少量硅质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岩石成份不纯,部份含泥质、炭质,局部含泥质高者形成钙质硅质泥岩夹硅质灰岩或二者互层。距上部约10m处主要为含锰硅质岩,其中一段厚2.59m,含锰1.60~5.55%,平均含锰3.40%。上部厚48.70~74.85m,为深灰至灰白色,主要为薄层状间夹微层状,偶见中层状的钙质泥岩、少量硅质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风化后成为薄~微层状的硅质岩夹硅质泥岩。产:

Ancyrodella nodosa(瘤锚刺)、Styliolina sp(介形虫)、Tentaculites sp(竹节石)。(相当于新兴锰矿区的上泥盆统榴江组(D31))

第一段上部(D3111-2):主要为2分层,顶部为3分层;厚l0.76~88.32m。主要为钙质泥岩夹少量灰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的扁豆或条带。顶部(3分层)为薄层状泥质灰岩夹少量泥灰岩或钙质泥岩及条带状、扁豆状硅质岩(北部西段本层则变为薄层状硅质灰岩夹微层状钙质泥岩)。风化后主要为微~薄层状泥岩,顶部则为薄层状硅质岩夹微层状泥岩。产:Palmatolepi~glabra

pectinata(光秃掌鳞刺梳状亚种)、PaImatolepis gracilis sp(细掌鳞刺(未定亚种))、Palmatolepis perlobata perlobata(小叶掌鳞刺小叶亚种)Spinatrypa sp.(刺无洞贝)。(相当于新兴锰矿区的五指山组第一段(D3w1))

第二段(D3112):厚12.97~41.90m。本段包括I、Ⅱ、Ⅲ矿层及两个夹层(简称“夹一”、“夹二”,下同),依次编为4—8分层。I、Ⅱ、Ⅲ矿层为碳酸锰矿,夹一为薄层硅质灰岩及少量硅质岩夹微层钙质泥岩;夹二为锰质泥灰岩或锰质泥岩。矿层风化后成为氧化锰矿,夹二风化后成为含锰泥岩,夹一则成为硅质岩夹泥岩。在夹一中产:Palmatolepis minuta minuta(小掌鳞刺小亚种)、

Pa.gracilis gracilis(细掌鳞刺细亚种)、Pa.gracilis sigruoidalis(细掌鳞刺“S”形亚种)、Polygnathus styriacus(安息香多颚刺)、Ozakodina homoarcuata(同曲奥泽克刺)。(相当于新兴锰矿区的五指山组第二段(D3w2))。

第三段(D3113):以lO分层为主,厚9.55~60.37m。主要为硅质灰岩夹少量硅质岩、钙质泥岩及泥灰岩。本段中上部7~12m处,有1~3层数cm至二十cm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10

靖西县锰矿新兴锰矿区采矿权评估报告书·正文

厚之锰质灰岩或碳酸锰矿薄层;底部有一层厚度较稳定的薄层硅质岩(即第九分层)。本段风化后成为薄层状硅质岩夹微层状泥岩。产:Richterina substriatula Hou(近线形利希特虫)f.subhemisphaerica Hou(近半球形利希特虫)。(相当于新兴锰矿区的五指山组第三段(D3w3))。

第四段(D3114):为11~17分层,厚19.50~107.78m。主要为钙质泥岩、泥灰岩及泥质灰岩,下部夹含碳硅质岩、泥质硅质岩,少量为含钙硅质岩;底部在南部矿段有一层较稳定的含豆状硅质结核钙质硅质泥岩(11分层),至北部矿段则逐渐尖灭,且硅质结核消失。此层中产Protognathodus sp(原颚齿刺)。本段风化后主要为泥岩,下部夹硅质岩,底部在南部矿段附近则是含豆状硅质结核泥岩。(D3114和D312相当于新兴锰矿区的五指山组第四段(D3w4))。

榴江组第二亚组(D312):厚141.76~204.24m。岩性主要为含硅泥质灰岩夹硅质灰岩、硅质泥岩,部份为硅质岩,少量生物碎屑灰岩。岩层自上而下硅质、泥质增加。本段风化后成为薄至中层状硅质泥岩夹薄层、条带状硅质岩。化石有:Elictognathus sp (高低颚刺)、Sfphonodella cooperi(库珀管刺)、

Si.lobata(齿叶管刺)、Si.quadruplicata?(四重管刺)、Polygnathus communis carina(普通多颚刺长利那亚种)、Sf.obsoleta(××管刺)、Siphonodella sp(管刺)。(D3114和D312相当于新兴锰矿区的五指山组第四段(D3w4))。

iv. 上泥盆统五指山组(D3w)

主要分布于福利—咘逢一带,是主要的含锰地层。据岩性组合新兴锰矿区详查报告分为四段。

第一段(D3w1):紫红色或灰绿色钙质泥岩、灰色泥灰岩夹少量浅灰色条带灰岩及浅灰—灰色硅质岩。风化岩性为灰黄—黄红色泥岩夹少量含锰泥岩及少量浅灰—灰色硅质岩。薄—中厚层状构造,微波状水平层理,具波状条带状构造,偶见滑塌构造。硅质岩呈微—薄层状或透镜状构造,主要分布于顶部及底部。厚l7.99~51.6m。化石:Spinatypa sp.(刺无洞贝)、Entomozoe (Richterina)serratostriata,E.(R.)sarailensis,E.(R.)glabulus,Richterina(Fossirichterina)sp.Ungerella carcarata,Palmatolepis glabra pectnata(光秃掌鳞刺梳状亚种)、P.gracilis(细掌鳞刺)P.perlobata。 第二段(D3w):微晶硅质灰岩、钙质硅质岩夹钙质泥岩。浅灰—灰色,微

北京天一地成矿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