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鞋调研报告_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女鞋调研报告_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6101f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3e

(1) 、北京市场品牌女鞋的品牌来源地 此次调研的十家商场,有女鞋品牌 77 家。

就国内品牌,广东品牌位居北京商场第一,占市场覆盖率的 42 %以上;深圳品牌位居第二,占市场覆盖率的 16 %;江苏品牌位居第三,占市场覆盖率的 90 %;上海和台湾位居第四,占市场覆盖率的 7 %;贵州与福建位居第五,占市场覆盖率的 5 %。国外代理品牌来自意大利的品牌位居第一,占市场覆盖率的 48 %;法国品牌位居第二,占市场覆盖率的 19 %;德国和西班牙品牌位居第三,占市场覆盖率的 9 %;美国品牌位居第四,占市场覆盖率的 6 %;丹麦、韩国与英国品牌位居第五,占市场覆盖率的 5 %。

相比之下,来自国外的品牌个性化较为突出,虽然产地也有近 60 %来自广东,但因为产品本身期货时间长,重视品牌的设计加之设计的保密性高,使得品牌之间几乎不存在同样款式的产品,也减少了对终端消费者的竞争。

(2) 、北京市场品牌女鞋稳定性强

调研结果发现,北京市场品牌女鞋的稳定性很强,大部分消费者较熟悉的品牌,进入北京的年头都超过了 6 年以上,并且每年的销售增长也都超过了 20 %以上。稳定的销售带给消费者及商场一定的信誉度,尤其对于一个新开业的商场,在选择女鞋品牌时,给予稳定

性品牌的折扣率远远低于其他品牌,同样,许多品牌在考虑进不进入某商场时,也要看是否有这些知名的稳定性品牌。 (3) 、各品牌在商场的覆盖率

大部分品牌在商场的覆盖率都达到了 50 %以上,部分品牌如:百丽、奥卡索、爱步等已达到了 100 %的市场覆盖率,几乎进驻了北京所有的大、中型商场。目前这些品牌都以进驻商场的形式出现,基本没有专卖店。

当然也有特例:上海品牌\达芙妮\虽然在北京商场的市场覆盖率只有 20 %,但在北京整个市场的覆盖率却是非常高的,据调研\达芙妮\自 2002 年开始以专卖店的形式独占北京市场的好地段。专卖店的走量已达到了店中店的 2-3 倍以上。 (4) 、节假日女鞋销售的最好时段

在近一年的跟踪调研中, 10 家商场品牌女鞋的销售淡季基本上都是 7 、 8 月,销售最好的时间为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及商场店庆期间,大部分品牌的平均月销售额 ( 指一个店面,面积在 30 平方米左右 ) 在 15 万左右。虽然品牌女鞋销售最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一几星期左右,可是旺季时的品牌销售额却是平常销售额的 2-3 倍。所以大部分女鞋品牌都不会放过这个好时期,基本上都会参加商场的促销、打折、返券等活动。虽然有些小品牌会在参加活动中

没有利润,但却是一个产品跑量的机会,小品牌也会积极参与商场的所有活动。 2 、市场分析

(1) 、北京市品牌女鞋的经营状态

所调研的 77 家品牌中,休闲品牌为 20 家占总品牌的 35 %,职业品牌为 57 家占总品牌的 65 %,其中国内休闲品牌占 6 %,职业品牌占 52 %;国外代理休闲品牌占 19 %,职业品牌占 23 %。这个数据充分说明现阶段职业女鞋的销量远远高于休闲女鞋。但是,通过对品牌进入京城年限及产品线的增长速度的调研,在做了更为细致的市场分析后,我们还发现: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中端市场,休闲女鞋在近 3-4 年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职业女鞋,消费者对休闲鞋的需求以每年 10 % -20 %的速度增长,尤其是高端女鞋市场,休闲鞋的需求远大于职业女鞋。这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的现象,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线的原始依据。 (2) 、同类别产品的趋同化 ①原材料趋同化

在对 10 家商场所有女鞋的跟踪调研中,无论是春夏季产品还是秋冬季的新品,相近价位的产品在原材料的选用上基本相同,如:皮料、大底、跟材、配饰的选用。国内女鞋的皮料大部分选用的是小牛

皮及羊皮,但并不都是头层皮,使得有些选择尖头款式女鞋的消费者,很快就会将鞋尖部分的皮面磨损掉,让品牌失去信誉度。对企业来讲完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而相比之下,国外代理的品牌无论从原材料上还是从整体的感觉上,都充满个性化。你很难在他们之间找到相同的产品。当然,也正是个性化与原材料选择的优质化,使得代理品牌的价位都远远高于国内品牌。不过,调研的结果却给了我们一个意外:在产品的销售量上代理品牌由于价位的问题影响了销售,但最终的销售额 ( 以相同面积一个店面一天的流水做比较 ) 并不低于国内品牌。 ②工艺趋同化

由于大部分产品产地的来源同属于广东省,就自然在产品的工艺上出现趋同化。这一现象是目前的鞋业界无法改变的。此次的市场调研中,更加确认了一个事实,许多知名的品牌自己本身并没有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以放订单的形式完成加工。从未来市场的细分化来讲,这无疑是正确的品牌化道路。但也正因为如此,品牌对工艺的更新与技术会了解得越来越少,而完全交给了只做工厂的加工企业,加工企业也不会仅仅只接一家的订单。于是,产品工艺的趋同化成为了一个必然。很少有品牌会在每年的投资计划上列出工艺这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