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题2(最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题2(最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597d5ebe23482fb4da4c80

?x?y,?x?y,?x?3,????x?3,或 ?y?3,??(5x?3y)(x?y)?0,?y?3,?(5x?3y)(x?y)?0????3x?y?0.点集N所成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其面积为

S?S?ABO?S?BCO124181

???3??6?3?.25259. (本小题满分16分)

解:经计算知a2?2,a3?3,a4?a5?假设an?1010,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5时,有an?。 33n?1n?11n?11n?1110?n?5?,则an?1?n?n?1?2?n?2?2???1?n?1

223 ? ? ?n?1n?1?nn1n1?????????? n2n?n?1n?2212n?2?n?1n?1?an n2nn?1n?110n?186810???????。 n2n3n353310。 3所以数列?an?中的最大值是a4?a5?

10.(本小题满分20分)

解:椭圆过定点A(1,0),则a?1,c?1?b2,e?1?b2,

23?e2?1,∴0?b?。 33由对称性知,所求抛物线只要过椭圆与射线y?x(x?0)的交点,就必过椭圆与射线y??x(x?0)的交点。

?y?x(x?0)b?联立方程 ?2y2 ,解得 x?y?。

21?b?x?2?1b?∵0?b?13,∴0?x?。

232设抛物线方程为:y??2p(x?m),p?0,m?1。

又 ∵

p?m?1, ∴ y2?(1?m)(x?m) ① 25

把 y?x,0?x?11 代入①得x2?4(m?1)x?4m(m?1)?0,m?1,0?x?。 22令f(x)?x2?4(m?1)x?4m(m?1),m?1,0?x?∵ f(x)在?0,1, 2??1??内有根且单调递增, 2??f(0)??4m(m?1)?0?m?1或m?0??∴??1?1 ? ?3?23?2

f??2(m?1)?4m(m?1)?0??〈m〈?2?4??44??综上得:1?m?

11.(本小题满分20分)

解:记Ai?A/?i?,其中i?1,2,?,20。

首先任意设定f?A1?,f?A2?,?,f?A20?的值,则对于A的任意真子集B,记A/B??ai1,ai2,?,ain?,则

3?2。 4f?B??f?Ai1?Ai2???Ain??min?f?Ai1?,f?Ai2?,?,f?Ain??,

因此,映射f可由f?A1?,f?A2?,?,f?A20?的值完全确定。 下面证明这样的映射满足条件。

??对任意B,C?A,有f?B??f??Ai??min?f?Ai??,

???i?A/B?i?A/B?? f?C??f??Ai??min?f?Ai??,

???i?A/C?i?A/C?? f?B?C??f??Ai??min?f?Ai??,

?i?A/?B?C??i?A/?B?C???由?A/B???A/C??A/?B?C?知f?B?C??minf?B?,f?C?。

2020综上所述,由于确定f?A1?,f?A2?,?,f?A20?的值有10种选择,所以这种映射的个数也为10。

??

加 试

一、 证法一:过B作BH∥AF,交CF于H,则

CHCBCBCDCHCD???,又由,故。 CFCACACECFCE连结HD,知HD∥FE,延长HB,HD分别交AG,EG于I.J,连结IJ。 因为?IBA??FAC??AGD,故I、B、D、G共圆; 因为?JDE??FEC??EGB,故J、D、B、G共圆, ∴I、B、D、J、G五点共圆,故?HBC??DJI。

6

∵IH?AF,JH?EF,∴

GIGHGJ??,故IJ?AE,?DJI??EDJ, GAGFGE∴?FAC??HBC??DJI??EDJ??FEC。

证法二:作?EBG外接圆C1,交射线CF于P,则BC?CE?GC?CP。

又由BC?CE?AC?CD,知AC?CD?GC?CP,所以P、A、G、D共圆,记该圆为C2。 下证P必在CF内.用反证法,假设P不在CF内。

连结PA、PE,则

?AFE??APE??APG??EPG??ADG??EBG?180???BGD

又?FAE??AGD,

∴180??AFE?FAE?180??BGD??AGD?180,矛盾! 于是,F在GP延长线上.

∵?FAC??AGD,?FEC??EGB,∴FE为C1切线,FA为C2切线, ∴FA2?FP?FG?FE2?AF?EF,故?FAC??FEC。 二、 证明:1?abc ∵a,b,c ∴c????a?b???ab?bc?ca????1?c?a?b?????1?ab?,

?0,a?b?c?2,

?a?b??1,ab?1。

?a?b??ab?bc?ca, ?b?c??ab?bc?ca,

b?c。 ca∴1?abc同理1?abc

1?abc??a?a?b?c那么将不等式左式的三个分母均放缩为其中最小的那个即可。

三、(i) 若d1,d2,…,dk是n的全部正因数,则n/d1,n/d2,…,n/dk也是n的全部正因数,且当1=d1

n2/d2=n2/(d1d2)≤D = d1d2+d2d3+…+dk-1dk=n2{1/(dk-1dk)+1/(dk-2dk-1)+…+1/(d1d2)}

≤n2{(1/dk-1-1/dk)+(1/dk-2-1/dk-1)+…+(1/d1-1/d2)} =n2(1/d1-1/dk)=n2(1-1/n)=n2-n。 (*)

(ii) 在(i)的证明中已指出n2/d2≤D≤n2-n。若D整除n2,由上式知

n2=qD,1

因为d2是n的最小的大于1的除数,所以,d2是素数。d2当然也是n2的素除数,并且n2没有比d2更小的大于1的除数。那么由式(**)就推出q=d2。因此,k=2,n的全部正因数是1和n本身,即n是素数。

四、对于圆周上任意一种状态,按下列方式定义该状态的特征值:

考察圆周上的n个蓝点将圆周分成的n段圆弧,将这n段圆弧依次赋值?1,?1,?1,?1,……并在每个

7

红点处标上所在弧的数值,再将所有红点上的数值相加即得S值。

下面考察各种加点的操作:

(1) 若在两个相邻红点(原本标有+1)间增加一个红点,则标有+1的这两个红点变为蓝点,新增加的红点应

标?1,且其他红点不受影响,所以S值减少3。若两个红点原本标有?1,则类似可知S值增加3; (2) 若在两个相邻蓝点间增加一个红点,则这三个红点都将标上相同的数值,且其他红点不受影响,所以S

的变化量仍然是3的倍数;

(3) 若在两个相邻的异色点间增加一个红点,则两个端点红蓝交换,因此端点处的红色点标数变为原来的相

反数,而且新增的红点与它的标数相同,所以S的变化量仍然是3的倍数;

对于各种减点的操作,因为都是加点操作的逆向操作,所以S值的变化量始终是3的倍数,因此S值除以3的余数应该是不变的。

在初始状态中,只有两个红点,S??2;而在只有两个蓝点的状态中,S?0,这说明不可能经过若干次操作,使圆周上只有两个点,且均为蓝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