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a4f766f524ccbff0218478

C世界观是人们主观精神的产物 D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E世界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

三、判断题: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T)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是看他为社会作出了多少物质贡献。(F)

3、马克思说,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这说明,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F)

4、人生价值的评价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T) 5、人生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F) 6、人生态度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F)

7、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生观。(F) 8、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是难以统一起来的。( F ) 9、“人之初,性本善”表明人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 F) 10、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T)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2)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首先,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并存,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3)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2.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现代健康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三、合理调控情绪;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答: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本保障,只有像他那样,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为社会的存在和提供保证。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志。我们只有像他那样积极奉献,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个人的需要与满足才能得到实现。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也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我们只有像他那样,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

论述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取向是多样的。大学生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努力做到:(1)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2)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六、 案例分析题

1、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结合案例,请回答:

(1)请你谈谈大学生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 (2)大学生洪战辉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人生的道路上,谁都免不了碰上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关键是如何对待它。挫折和苦难是信念、意志和能力的试金石:信念坚定、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能够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喉咙,从挫折和困苦中汲取成长的智慧,把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意志不坚定或容易满足的人,可能会打拼一阵子,但往往半途而废,无奈地举起投降的白旗;胆怯、懦弱的人常常被挫折和困难吓倒,有的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有的望风而逃、一败涂地。

然而,挫折和苦难并不是天然的财富和垫脚石,要从中得到财富和智慧,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经年累月的坚持。面对捡来的妹妹无助而期待的眼神,少年洪战辉顽强地奋斗了12年;在艰辛和病痛面前,他选择了独立和坚强,选择了责任和担当。在他看来,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重担;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坚持和放弃,时常是一念之差。洪战辉选择了前者,也就选择了持久的抗争,选择了决不妥协的自立自强。凭借这份坚忍,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生活拮据,他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没有因为苦难而软弱,没有因为贫穷而丧失信心,甚至没有抓住他人同情帮助这根救命的绳索。 不抱怨,不放弃,坚忍自强,是个人面对挫折的选择,也将是支撑社会走出困境的力量。

2.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他家门前的空地上踢足球时,一不小心,踢出去的球将邻居家的窗玻璃打碎了。愤怒的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男孩向父母诉说了实情并希望父母

承担起自己还承担不了的责任。但一直很宠爱他的父亲却让他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的钱陪人家?”父亲把12.5美元交给了儿子,但他对儿子说:“你一年后要把钱还给我。因为承担自己的过错是一个人的责任,是责任你就不可能选择逃避。”从此,男孩靠艰苦的打工生活用半年的时间挣足了这笔“天文数字”,把钱还给了父亲。后来,在男孩的一生中,遇到了多次必须作出选择的情况,每次他都选择负担起自己的责任,从不逃避。终于,他养成了承担责任的习惯:承担家庭责任,他赢得了亲情和爱心;承担工作责任,他培养了正义感和勇气。因此,他拥有了成功的人生。他就是把美国从经济衰退中带出来的总统:罗纳德.里根。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及自身经历(至少举一实例),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答:人生责任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涵义:一是指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应当承担的职责、应当完成的分内事,即应尽的责任;由人的社会性决定。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必然地与社会和他人发生各种联系和交往。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中,每一个人都享有接受社会和他人提供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条件的权利,如安全保障、交通设施、精神文化设施及其相关的服务等。同时每一个人都有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作出贡献,回报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关系是个人得以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维系个人和社会、个与他人之间的最基本的纽带。不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人,必然会补他人和社会所唾弃。 人生责任的第二层含义,是指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没有承担或完成应尽的职责而必须承担的过失或责罚,即应追究的责任。

人生责任是由个人的自主性与社会性共同决定的。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受社会制约的一面,也有自主自择的一面。面对人生责任,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和权利。人们履行还是不履行人生责任、责任心的强弱、选择这种或那种责任行为、履行这样或那样的人生责任等,总是根据主体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按照主体的意志来选择和实行的,因此,主体必须对自己的言行及其产生的结果负责。

可见,人生责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和对未能履行好该职责,必须受到的褒奖、赏罚、得失等结果或回报。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单项选择题:

1.(A)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A.道德 B.法律 C.法规 D.规范

2.人类最初的道德以(B)等形式表现出来。

A.社会舆论 B.风俗习惯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范

3.道德的(D)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认识功能

4.道德的(A)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导向功能 D.沟通功能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B)为核心。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 6.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是(A)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D、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7.( A)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血缘关系 8.在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领域可以分为( A )

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婚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 9.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C )。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10.“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国,对“爱祖国”的要求集中体现为:(D ) A.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B.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取利益和财富 C.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D.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1.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C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12.(D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诚实守信 13.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A.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B.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

14.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