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9fd2350b4c2e3f57276386

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教育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上下努力的共同目标。但是,从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制约发展的一些矛盾仍然突出。

一、教育均衡问题太严重

一流学校学生严重超员、资源相对不足与薄弱学校生源短缺、资源相对闲置的矛盾。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小学校教育设施、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有很大差别,使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每年的中小学入学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入一流学校难。义务教育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本来是给适龄儿童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结果事与愿违,家长们纷纷让孩子上一流学校,基础薄弱学校很难留住学生。

基础薄弱学校由于生源短缺且质量差,经费愈加短缺,教师福利跟不上,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好教师要走,好学生不愿来的现象。

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城区中小学校长时间缺乏投入,超大班额问题十分突出,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解决一流学校和基础薄弱学校问题,应探索有效的办法。我们建议,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优势学校兼并基础薄弱学校,同时让基础薄弱学校吸引社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吸引力,使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两条,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给予薄弱学校扶持,提高教师待遇等;二是调整和加强领导班子,才能逐步改变基础薄弱学校的状况。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应试教育重少数、轻多数的教育方法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造成教育投入巨大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效果甚微的强烈反差。

当前阻碍素质教育实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人才观念。自古以来,我国人民“望子成龙”的思想非常浓厚,特别是经济落后地方的家长,更是希望孩

1

子通过考试实现“跳农门”的意愿,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数,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二是现行的考试选拔制度。应试教育的突出表现就是进行频繁考试,并最终以考试分数定优劣、分档次,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许多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仍在变本加厉地实施着应试教育那一套,千方百计地在作“分数”文章,使许多本来有特殊素质的学生在分数的海洋里被淹没。

我们认为考试作为一种教学质量的评估手段或工具,只具有工具属性。它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也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估机制,强化考试的反馈功能,弱化考试的选拔功能,使考试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没有明确的科学的考核体制

这是教育发展的目标问题,对教师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体制,对学生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体制,一切以分数为目标为基础,具体怎样考核,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随心所欲,这是教育的指挥棒,市、县应出台像宪法性的考核制度,考核教师,考核学生。有了这样的目标,才有了方向;没有目标,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投入虽有了较大增长,但仍然不能适应教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嵩县地方财力有限,教育经费投入没有达到“两个比例”(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和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与“三个增长”(一是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拨款有所增长,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二是生均教育经费有所增长;三是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有所增长 )的要求,教育投入政策性口子经费没有全部落实。经费不足,教育设施落后,导致教学方法落后。

五、学校布局不尽合理

教育局虽然在学校布局调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撤并了一些办学效益差,资源配置不足的学校,学校数量减少。由于很多学校的初中规模小,不利于配置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低下,辍学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六、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

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矛盾,一是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0岁左右,年龄老化。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中学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历史等学科教师偏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短缺。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

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依法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落实教育经费投入的“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要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部分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保证财政教育拔款增长的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按教育投入政策足额安排政策口子费,按新机制投入政策预算公用经费配套费。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巩固和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政府统筹发展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坚持依法控辍保学,按照“双线三级”责任制的要求,捆死县、乡(镇)、村和教育局、学校、教师的控辍保学责任,逐年降低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现代学校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落实学校班子集体决策制度,党支部会议保障监督制度,教代会审议制度和行政会议落实制度,营造民主和谐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扎实抓好学校消防、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现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管理力度,合理确定编制,根据办学规模的变化适时调整编制,严禁超编聘用人员,对各级各类学校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清理。严把教师入口关,保持中小学教师总量平衡,严格实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对部分学科的专任教师进行结构调整,适当补充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师资短缺学科的专任教师,完善教师聘任制,继续实行支教制度,逐步实行教师

3

定期交流。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校长提拨任用、考核、培训、奖励、监督制度,继续实施和完善教职工岗位职责、工作绩效的收入分配办法,极大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严格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评价、聘用的首要内容。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为骨干教师和校长的成长搭建平台。建立健全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启动县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德育管理网络,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育人。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加强日常行为规范为主题的小学生养成教育,以公民道德规范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强化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齐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搞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创建安全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行为文明示范工作,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学校、德育特色学校等活动。

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工程

要重视配置专业教师,做好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与考试评价工作,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六、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导性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服务性作用,建立以县教研室为龙头,学校教研室、学科教研组为基础、教师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实现方法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成果共享,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全县教研队伍的建设,建立教研专职与兼职互相结合的教研员队伍,建立稳定的教研经费拨款渠道,努力增加对教育科研的投入。

弄清现在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就可以找准制约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4

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就会努力提高洛阳市教育质量,更好地为洛阳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多培养人才,培养优秀人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