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心梳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心梳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5d9a8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c5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重点字音

蒜(suàn)饺(jiǎo)宵(xiāo)眨(zhǎ)粥(zhōu)栖(qī)盈(yínɡ)侯(hóu) 2.多音字

[差]chà(差不多) chāi(出差) chā(差异) [铺]pù(店铺) pū(铺路) [咽]yàn(咽下) yè(哽咽)yān(咽喉) [塞]sāi(瓶塞) sài(边塞)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脉]mò(脉脉含情) mài(山脉) [哄]hōnɡ(哄笑) hǒnɡ(哄骗) hònɡ(起哄) [藏]zànɡ(宝藏) cánɡ(隐藏) [观]ɡuān(观看) ɡuàn(白云观) [匙]shi(钥匙) chí(汤匙) 3.平时易写错字

醋 粥 腻 稠 褐 侯 盈 栖

4.易读错词语(特别注意加点字音)

吃醋(cù) 陈醋(cù) 亲戚(qi) 擦黑(cā) 元宵(xiāo) 摆摊(tān) 杂拌儿(bàn) 燃放(rán) 眨眼(zhǎ) 小贩(fàn) 栗子(lì) 熬粥(zhōu) 甜腻(nì) 脏水(zānɡ) 汤匙(chí) 浓稠(chóu) 搅拌(jiǎo) 褐色(hè) 侯门(hóu) 充盈(yínɡ) 栖息(qī) 白云观(ɡuàn)塞灌(sāi) 唾沫(tuò) 嘟囔(nānɡ) 熬煮(áo) 褐色(hè) 演绎(yì) 朴素(sù) 脉脉(mò) 迢迢(tiáo) 纤纤(xiān) 札札(zhá) 机杼(zhù) 僧人(sēnɡ) 敦厚(dūn) 腊八粥(zhōu) 骆驼(luòtuo) 5.本单元重点词语类型积累

(1)含有“万”字词语:万象更新 万古长青 万劫不复 成千上万 (2)表示欢乐词语: 悬灯结彩 载歌载舞 兴高采烈 普天同庆 (3)表示变化大: 万象更新 沧海桑田 天翻地覆 (4)含有“笑”字词语:哄堂大笑 笑容可掬 不苟言笑 6.本单元重点词语解释

①七零八碎:零散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②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③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④悬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⑤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⑥有声无力:形容精神不振,无精打采。 ⑦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⑧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⑨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⑩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优哉游哉: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指生活悠闲自在。 二、课文理解

一、《北京的春节》

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与团圆祥和,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氛围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初一、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3.文章先写(年前的忙碌),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预备吃食、大扫除。紧接着写(过年的热闹),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初一),(元宵节),是从嗅觉——气味;视觉——色彩;听觉——声音三个方面来写的。最后写(年后),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4.过年的热闹体现在:①除夕准备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儿,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②大年初一人们拜年、待客、逛庙会。③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5.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是①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②(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③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祭灶王);④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⑤(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⑥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⑦正月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⑧元宵节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⑨到正月十九残灯末庙,春节结束。

6.写作与解题技巧探秘。 (1)“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说明元宵节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这句话也是过渡句,一个“又”字,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答题点:中心句,过渡句;出现位置:文章中间自然段开头句。)

(2)“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除夕夜的闹;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答题点:对比,“截然不同”一词是对比手法的提示语。)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的....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请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花灯的形状和颜色,突出了花灯的多和美。“几百盏灯”“各行各色”形象地写出了元宵节壮观的景象和老铺的气派。(答题点:关键词,修辞。)

(4)“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与课文的首句“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答题点:过渡,照应。)

(5)“孩子们喜欢吃些七零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

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腊月或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从加点词..语中体会语言特色。

加点词语“七零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闲在”体现了北京话朴素自然、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而又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答题点:北京话的语言风格。)

(6)课文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简略地写人们过春节的准备和部分民俗习惯,详写除夕、初一到初六、元宵节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略写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二、《腊八粥》

1.《腊八粥》一文主要讲述了八儿等粥和吃粥两件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家人淳朴、温馨,其乐融融的生活画卷,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2.本文中以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为课文的线索,其心理变化为: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吃饱后的满足。如果以物“粥”为线索,则可以概括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吃粥。其中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四个部分都是写八儿等粥。

3.作者通过对八儿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嘴馋的孩子。同时,八儿的妈妈也是一位温柔、疼爱孩子的母亲。

4.课文等粥这部分写得详细,喝粥这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八宝粥的情景,充分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

4.写作与解题技巧探秘。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羊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八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说说作者这样开头的好处?

作者在这里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三个年龄段的人,采用以点带面,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说明所有人都喜欢吃八宝粥。(答题点:排比、反问的修辞,以点带面。)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体会画线句子和加........点词语的好处。

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八宝粥当做人来写,从看、听、闻三个方面来表现人们对八宝粥的喜爱之情。“大碗大碗”“大匙大匙”两个词语生动写出了人们吃粥时的豪爽与痛快。(答题点:修辞,重点词语)

(3)“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体会加点词语的好处。 ..

“进进出出”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好久”写出了等待的时间长,熬粥的时间也长,两个词语突出了八儿想吃八宝粥的急切心情。(答题点:动作描写)

(4)“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

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从语句中体会出八儿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小小年纪的八儿还会找理由与母亲进行“讨价还价”。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说明八儿聪明可爱。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八儿非常想吃八宝粥。(答题点:语言描写,人物形象)

三、《寒食》

1.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

《寒食》这首诗借古讽今,借描绘汉朝寒食节时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话来表达作者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权贵宠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2.诗歌朗读停顿: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诗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春风轻拂,宫中的柳树随风舞动。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4.这首诗描写的时间是春天的傍晚,从“春”“日暮”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地点是京城皇宫、五侯家,从“城”“汉宫”“五侯”三个词语可以看出,景物有飞花、东风、柳。事件是传蜡烛。

5.诗歌赏析 (1)“飞”字为什么用得好?“飞”字意蕴深远,一是具有强烈的动态感,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无处不飞花”采用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到处都是落花随风飞舞,是典型的暮春景色,巧妙地点明了时间。

(2)本诗后两句运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借汉喻唐,讽刺寒食节时,许多王侯贵族享有特权的黑暗社会的本质,把普通百姓禁烟火与王侯贵族的点蜡烛的特权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正好印证了一句俗语:“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里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宫人赐传蜡烛图。

(4)全诗以“飞花”“斜阳”“日暮”组成一幅春天黄昏的美妙图景,充满诗情画意,“青烟”则含有讽刺的意味,表达作者的不满。

四、《迢迢牵牛星》

1.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有情人不能团聚的悲哀。

2.诗歌朗读停顿: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诗意: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和鼻涕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