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7-2 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7-2 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238a82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0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答案 C

解析 要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农民在改革后的几十年间,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资金条件。所以列宁如此评价。 5.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因为( )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答案 C

解析 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项要注意,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并未确立,俄国仍是沙皇专制统治。

能力提升

6.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D.农奴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答案 A

解析 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决了自由劳动力问题,这是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

7.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 A.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答案 C

解析 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没有“一切都变了”,他们还受着一定的约束,还要承担繁重的义务。因此,这个官员的话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变化。

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答案 C

解析 列宁的话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的政治和经济近代化,C项说法正确;A、B项分别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表述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不够全面;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答案 (1)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二者的观点都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1)问从两则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俄国官员认为是有益于农民,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说明。第(2)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既要辩证、全面地评价,又要从当时历史的主要潮流角度认识。

【学习思考】

1.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教材第87页)

提示 (1)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2)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时限很长。(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4)“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地方政权的控制。

2.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教材第88页)

提示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及工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沙皇政府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教材第90页)

提示 农奴制改革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旧的上层建筑是不能够适应新生产关系的要求的,必须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稳定。

4.结合以前学过的关于工业革命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教材第91页)

提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19世纪80年代,俄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并且用机器生产的大型工厂取代了小生产和手工工场。 【自我测评】(教材第92页)

1.简述俄国《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提示 人身权利方面,获得人身自由,有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自由权,有经营权;财产权利方面,拥有继承权,享有财产权,可得到份地和宅边园地,但是必须付出高额赎金;管理组织方面,建立“村社”,处理地主与农民间的关系。 2.农奴制改革给俄国带来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农奴获得解放,封建生产关系结束,农业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俄

国的工业得到发展,市场日渐扩大;新生产关系带动了政治结构的变化,上层建筑进行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阶层发生变化,部分农民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者,一些地主成为工厂企业主。

3.为什么说俄国工业发展的首要原因是农奴制的废除?

提示 农奴制的废除解放了生产力。农民为赎地支付的高额赎金成为俄国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资本来源。由于农奴制的废除,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也得到扩大。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92页)

认真分析这两句话,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提示 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放”的虚假性。农民为得到“解放”而付出的代价是巨额赎金、大量肥沃土地。农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地主的剥削和奴役。农民在表面的解放下却遭到隐蔽的更加残酷的剥削。亚历山大作为改革的领导者,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他的话道出了改革是为了维护地主的利益。列宁和亚历山大代表着对立的阶级利益,却表达了同一个实质:农奴制改革在根本上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并没有真正地解放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