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析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921fed165ce0508763213bb

浅析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

作者姓名: 吴斌

供职单位: 武夷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摘要: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2010年颁布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目标。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分别与31个省(区、市)签署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本文所讨论的均衡差异系数,即是这个评估办法中的一个评估点。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 差异系数

一、义务教育均衡状况差异系数产生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意见”明确要求必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臵办学资源”、“合理配臵教师资源”。

教育部在落实国务院“意见”的要求时,不是采用惯常的“定性评价加定量评分”的评估办法,而是采用了,从教育统计报表上直接提取数据。运用统计学中的“差异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县域内所有中、小学的差异,用来精确评价县域内校际间的均衡状况。在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是这么描述的:“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重点评估县级政府均衡配臵教育资源情况。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经教育部这么一精确量化“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必然将对各地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均衡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拟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简称“均衡系数”)作一浅显的展开讨论,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肯望各位读者斧正。

二、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

差异系数的数学定义是:“差异系数也称离散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平均值之比,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主要用于比较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及平均数的代表性”。这里又涉及到标准差、平均值、离散程度这三个概念,平均值不需多

2

说,离散程度指的是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如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学生的年龄差异程度,大约就是一两岁,而一个教师课程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差异程度可以达到三十岁左右,那么我们说这两个班学生的年龄离散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培训班学生的年龄离散程度大,而小学二年级班学生的年龄离散程度小。那么如何用数据来准确定量对比这两个班的这种离散程度的不同呢?其实方法是有许多的,统计学上最常用的,就是用我们所讨论的差异系数。而如上所述它是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算出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就可以得到了。那么标准差又是什么呢?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是总体各数据与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具体公式为:

1S=

N?(xi-x),其中N为数据的总个数,xi为各数据值,x为数据

i?1N2的平均值,s为标准差。如前例设二年级班总人数为4人(为方便计算而假设),年龄分别为6岁、7岁、7岁、8岁,而教师培训班也为4人,年龄分别为24岁、37岁、45、54岁。则这两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学生班:

1

平均岁数X1= (6+7+7+8)=7

4标准差S1=

22221??+++(6- 7)(7- 7)(7- 7)(8- 7)???4?≈0.71

教师班:

1

平均岁数:X2= (24+37+45+54)=40

4

3

标准差S2=11.02

22221??+++(24- 40)(37-40)(45- 40)(54- 40)???4?≈

那么这两个班年龄的差异系数(CV)为:

0.71学生班年龄差异系数CV1=S1=≈0.10

X1711.02教师班年龄差异系数CV2=S2=≈0.28

X240

可见教师班的年龄差异系数大于学生班的年龄差异系数近三倍。简单说差异系数大则数据差异大,反之亦然。

三、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均衡状况差异系数的规定

弄明白了差异系数的数学原理,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教育部用差异系数来评价一个区域学校间的均衡程度了。国务院“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均衡的目标,即:“均衡合理配臵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教育部从一个县的教育年度统计报表中,提取出这个县所有学校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用上述的计算方法,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县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差异系数。从而衡量出这个县学校之间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差异程度,数据越大,则体现出这个县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学校间的差距越大,反之亦然。教育部一共从教育年度统计报表中提取出每个县各学校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