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模板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ee1539580216fc700afd76

2)拆除底模时要搭设高凳,拆下的模板由拆摸人员传递至楼板面堆放,严禁野蛮拆模,以免损坏模板。

3)底模支撑需保持三层连续支撑。

4)对悬挑构件的支撑(如阳台、空调板、飘窗板等)采用连续支撑,待结构工程结束再拆除支撑。

(4)后浇带模板的拆除时间及要求

施工后浇缝的填补,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砼浇筑。顶板模板拆除时,应保留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撑,至后浇带砼浇筑后,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

E、模板的维护与修理

(1)各类型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吊装模板时应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2)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用撬棍硬撬,以免埙坏模板表面。 3)拆下的模板如发现表面不平或埙坏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码放整齐。 5)模板及木方子应注意防雨保存,避免受潮变形。

6)模板连接件应及时放于工具袋中,不准乱扔乱放。现场模板堆放场地必须夯实平整或做硬化处理。

7)应高度重视模板拆除后的清理及保养工作,要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来对待,并由专人负责。

8)模板清理要使用带刃扁铲和干拖布等专用工具,禁止用锤子砸模板,模板清理干净之前不得涂刷隔离剂。未经清理保养、涂刷隔离剂的模板不能使用。

9)模板板面及边框、背楞等部位均要清理到位。

(2)多层板的维修:木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用棉丝将浮浆清除干净。对于锯割过的模板,应及时刷封边漆。

F、模板工程流程图:

熟 悉 图 纸 施工准备 模板设计及制作 掌握操作规程 模板涂刷隔离剂 制定混凝土质量措施 钢筋水电与模板交接检 检 查 脚 手 架 检查运输设备 书 面 交 底 模板与混凝土交接检 浇筑砼时留人看模板 按规范抽样检查 不 合 格 处 理 拆 模 申 请 单 预 检 记 录 自检、交接检记 录 质量评定记录 技 术 交 底

G、验收数量

技术交底 支 模 质量评定 拆 模 资料整理 放模板位置线 中 间 检 查 自 检 、专 检 监 理 检 查 办理预检验收手续 根据同条件试块 注意保护砼棱角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须夯实平整或做硬化处理。在大模板拆装区域周围,应设置围挡,并挂明显的标志牌,禁止非作 业人员入内。

H、安全注意事项

(1)模板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夯实,如立放时,应采取面对面的存放方法,并满足自稳角75。~80。要求,并加设斜支撑。

(2)模板就位时,必须及时加设斜撑,支撑按每面墙不少于两道设置。

(3)模板起吊前,应检查吊装用绳索、卡具及每块模板上的吊环是否完整有效,并先拆除一切临时支撑,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起吊。吊起时,要做到稳起稳落,就位准确,禁止人力搬动大模板,严防模板大幅摆动或碰撞。

(4)模板支撑完毕后,必须严格地进行自检及交接检。混凝土未达到拆模强度前,严禁拆动模板及支撑。

(5)模板拆除时,必须严格按照交底要求的顺序及方法进行拆除,不得违章作业。支设4m以上的墙或柱模板时,应搭工作台,由专业架子工搭设,并验收合格。不足4m的可使用高凳操作。高空拆模时,不得让其自由下落,更不能大面积同时撬落。

(6)必须认真做好“四口”及“五临边”的防护工作。

(7)在模板加工过程中,电锯、电刨等机具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8)模板施工应按照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遵守现场安全施工守则。

(9)模板所有零配件以及架体应安装牢固可靠,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10)模板连接件应及时放于工具袋中,不准乱扔乱放。

(11)在大模板拆装区及堆放区域周围,应设置围挡,并挂明显的标志牌,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12)六级以上大风严禁进行模板吊装作业。

(13)大风季节,存放时应将模板地角螺栓采用钢管锁连在一起。

构建模板配模及钢管支撑系统设计

A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以最大断面柱800mm×1000mm)计算 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B=800mm,B方向对拉螺栓2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H=1000mm,H方向对拉螺栓2道, 柱模板计算高度L=5600mm,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d=500mm。

柱箍板竖楞截面宽度50mm,高度100mm,间距265mm。

柱箍采用方木,截面50×100mm,每道柱箍2根方木,间距500mm。

柱箍是住模板的横向支撑构件,其受力状态为受弯杆件,应按受弯杆件进行计算。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是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最小值:

F=0.22γctβ1β2√V F=γH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混泥土的入模时间,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5.60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22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40.550KN/m,F2=24×5.6=134.4KN/m,两者取较小值

22

F1=40.5KN/m。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3=3.000KN/m。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梁计算,计算如下 1.面板强度计算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2

M1=-0.10qd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2

M2=0.08qb

其中q—强度设计荷载(KN/m);

q=(1.2×40.55+1.4×3.00)×0.50=26.43KN/m d—竖楞的距离,d=265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10×26.430×0.27×0.27=0.186KN.M

3

面板截面抵抗矩W=500.0×18.0×18.0/6=27000.0mm

62

经过计算得到σ=M/W=0.186×10/27000.0=6.8774N/mm

2

面板的计算轻度小于15.0N/mm,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0.6qd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Q=0.6×0.265×26.430=4.202KN

2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4202/(2×500×18)=0.700N/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