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e2a27cd5bbfd0a795673e6

方法指导课《21诺贝尔》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线索。 2.为诺贝尔写一百多字的小传。

3.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面对厄运仍毫不气馁、执着追求的精神,体会其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线索。

难点:感受诺贝尔面对厄运仍毫不气馁、执着追求的精神,体会其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爱。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熟练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被后人遗忘,鲜为人知。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敬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

2.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诺贝尔,运用前两节课学到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精当的语言把这些意思传达给我们的。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品读结果设立诺贝尔奖

1.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生交流。(一是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地点和时间确定的依据,地点??时间??二是这样做的目的)

(三)品读原因

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2. 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 (四)品读经过 请同学们默读5-9自然段

1.在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是怎样的,你能按一定的顺序简单的说一说吗? 2.在发明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3.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一:出示“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指名读。

(2)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的诺贝尔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非常伤心,悲痛欲绝) (3)重点理解“毫不气馁”。如果他气馁了,就意味着什么? (4)人生百味,尽上心头,请同学们读出诺贝尔此时复杂的情感来。

预设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引导学生抓住“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等词体会诺贝尔为研制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付出的艰辛。

(2)你能读出他为研制黄色炸药付出的艰辛吗?(指生读)

预设三:“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引导学生抓住“亲自”、“紧盯”、“盯着”等词来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情境,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感受诺贝尔为了进行研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预 预设四:详略得当、感悟坚持不懈

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 怎样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

(1)把这几句话前后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2)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整个生命,回顾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作者把这个过程中的诺贝尔爆炸油、黄色炸药雷管进行了略写,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写得详细具体。 (五)学习首尾呼应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1)诺贝尔发明炸药外的第二个事迹是什么?(捐出遗产,设立诺贝尔奖) (2)一、二自然段和十自然段互换可以吗?(首尾呼应)

2.你现在明白开头1、2段中为什么定时定点颁发诺贝尔奖了吗?(纪念为科学事业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诺贝尔。)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积累拓展,学写小传

(1)通过读书,我们已经对诺贝尔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把诺贝尔介绍给更多的人,你会介绍他的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你知道什么是小传吗?指名说,教师讲解: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提醒:大家可以借助板书对他的贡献进行一下梳理。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点评写的人物小传,并围绕“是否把人物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介绍全面了”进行指导。 (4)根据指导修改自己的人物传记。 六、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结果 成功设诺贝尔奖 原因 开山筑路

诺贝尔爆炸油 略

经过 黄色炸药雷管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详

首尾呼应 详略得当

(薛城区临山小学 孙培)

方法指导课《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动画入手,了解“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学习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感悟和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

2. 让学生体会果因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条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结合读书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学习观后感的写作思路,准备写一篇读后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作者从正反两面举例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难点:结合读书感悟,联系自身生活、学习实际,准备写一篇读后感。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在预习基础上,查词典,知道课后第二题中一些四字词语在词典中的解释,并联系文中语句理解这些词语。

2.搜集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持之以恒的故事。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了解“奇观”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这小小的水滴怎么能滴穿这坚硬的石块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3.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4.这一类文章的内容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