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检测试题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c91d53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1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知识点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题号 1、2、5、6、7、8、9、10、11、12、13、14、15、16、21、22、23 3、4、17、18、19、2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某中学(24°N,115°E)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的结果如图。据此回答1~2题:

1.探究结果表明( )

①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要低 ②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③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④该地夏半年裸地的气温比林地的气温偏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防风固沙 ②削弱噪音 ③防止台风侵袭 ④吸烟滞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1.D 2.C 第1题,简单计算可知,图示林地与裸地月均温的差为负值,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要低。林地热容量大于裸地,气温变化缓和,夏季林地气温小于裸地气温。第2题,该片林地处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此,主要作用是吸烟滞尘、削弱噪音。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 回答3~4题:

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4.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下列有利于制止该“环境变迁”的行动有( )

①采用节水措施 ②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③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④购买节能电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3.A 4.C 第3题,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主要发生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第4题,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节能电器都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

美航空航天局拍摄的照片显示,由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共同“哺育”的伊拉克美

2

索不达米亚沼泽地,面积剧减为2 000 km,仅为原来的10%,由于兴修水利使湿地锐减,目前,湿地中至少已有40种水禽和哺乳动物消失,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数目也锐减。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伊拉克沼泽的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

A.沼泽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多,水分充足,透气性好,肥力高 B.保护好沼泽对伊拉克的最大意义表现在经济方面 C.伊拉克的湿地就是沼泽

D.伊拉克沼泽地减少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中东地区 6.伊拉克地区湿地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能源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大量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 B.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

C.在沼泽区开挖鱼塘,发展桑基鱼塘破坏了自然生态 D.人类活动超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

解析:5.D 6.D 第5题,湿地土壤是缓慢沉积形成的,透气性不好,湿地种类很多不仅包括沼泽,保护湿地的意义在生态方面更为突出。第6题,人类兴修水利,超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致使沼泽破坏。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95%以上。据此回答7~9题:

7.拉鲁湿地所在的青藏高原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太阳能 ④水能 ⑤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8.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差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关于拉鲁湿地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解析:7.D 8.C 9.D 第7题,了解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和气候特点,就能分析出青藏高原的能源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势高,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故答案为D。第8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少温差增大湿度等,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C项正确。第9题,把拉鲁湿地建成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会破坏生态,D项不可取,故选D。

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优质水稻若申请专利,他将超过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 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 ) 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促使水稻基因突变 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

D.东北地区,可利用肥沃的黑土地培育优质水稻 12.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

解析:10.A 11.C 12.B 本题组考查保护生物物种的意义。第10题,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加以保护。第11题,生物育种应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因为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可加快育种速度。第12题,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漠,其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坚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解析:13.D 14.C 第13题,草原地区为满足牲畜饮水而大打机井,使井口周围的草地遭受践踏而退化成沙地。第14题,绿洲萎缩即出现荒漠化迹象,其表现是地表反射率上升,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坚实度上升,生物生产能力下降,只有C项正确。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15~16题:

15.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 16.“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解析:15.D 16.C 本题组考查臭氧空洞有关问题。第15题,臭氧空洞的出现主要与生产和生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氟利昂有关;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空洞的出现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地球生物。故治理措施是减少氟利昂的使用。第16题,臭氧空洞的出现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表明国际社会共同采取措施进行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故选C。

17.我国违反环境法律的案例中,引起犯罪的主要原因除部分公民不懂法律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利益的驱动 B.执法力度不够 C.环保意识淡薄

D.环境状态良好,不需要过多保护

解析:A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促使一部分人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浪潮已经掀起,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人占49%以上。据此回答18~20题: 18.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19.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源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能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20.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 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

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