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新课标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新课标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befbc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d

年代出现繁荣,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机与通货膨胀,90年代稳定发展,21世纪初又发生经济衰退,这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从实力地位上看,尽管发展出现波折,但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从主导产业上看,经过了传统工业到新兴工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板书设计: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战后的繁荣 二、危机和调整 三、新经济的出现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课标:

教学目标:

1、知识: 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认识: 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

3、能力: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讲授新课: 一、 欧洲的联合

西欧:是指二战后,在国际政治概念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5亿。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课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 1、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

英国战争夺去41万人口,全国1/4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大减,工业技术装备更加陈旧。 法国在法西斯占领摧残下,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生产处于瘫痪状态。 德国战争夺去700万人口。

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观条件是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客观条件:

13

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当然,美国的援助是为了控制西欧,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 欧共体的产生: 2、“欧共体”的背景:

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

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 所以说“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日本的崛起

1、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

2、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3、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4、日本政府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欧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的发达水平,完成了自明治维新开始的在世界体系中从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的转变。

日本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70年代初,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小结:

战后西欧与日本都乐于也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使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板书设计: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 欧洲的联合 二、 日本的崛起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4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2、认识: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3、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先指导学生阅读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小字内容。

提出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指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了解赫鲁晓夫改革中的两项重大措施(种植玉米和垦荒)。然后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改革是失败的?” 二、 苏联的解体:

1、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就戈尔巴乔夫上台背景,改革措施(特别是政治改革中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提出及泛滥,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等内容补充相关资料,以谈话、讨论方式使学生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能有自己的评价。 2、“八一九事件”及苏联最终解体

动脑筋:“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全体同学讨论。指出“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但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3、“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1991年12月底,苏联正式解体。

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5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把“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降下;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升起,克里姆林宫换了主人,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开展讨论:“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板书设计: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苏联的解体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2、认识: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 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讲授新课:

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指出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提出问题: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 一、匈牙利的改革

明确东欧各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有重大关系,所以最初各国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露,各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匈牙利的改革是东欧各国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也是较早的。(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匈牙利事件”的介绍及本课引言部分,了解匈牙利改革的背景。适当补充相关资料)

匈牙利事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的改革举措。改革的各项主要措施教(按照课本内容讲解,) 提问“改革将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