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新课标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新课标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befbc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d

三、意大利日本法西斯暴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要使学生认识: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

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一、慕尼黑阴谋

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纵容的延续。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德军突袭波兰(1939.9)

德军进攻波兰,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教师归纳: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 2.德国进攻北欧和西欧

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当德军进攻西线时,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走上了与法国不同的道路。

3.英国坚持抗战: 法国投降后,德国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英国军民

9

在新任首相邱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无限期地搁浅了。纵观西欧战事,北欧被占,法国沦陷,英国损失惨重,这是英法长期推行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三、苏德战争的爆发

1.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大战开始扩大化。 2.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用精锐部队进攻莫斯科。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的认识。明确该战役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解释: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至此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

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板书设计: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 慕尼黑阴谋 二、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知识:《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 第二次大战结束。 2、认识: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讲授新课:

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后,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相互援助。它最终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伟大胜利,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10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2、雅尔塔会议: 二、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枢纽。

1942年7月,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希特勒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军队。先后出动飞机十万架次,投掷炸弹100万枚,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但英勇的苏联军民坚持战斗。冬季,苏军展开强大的反攻。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德军遭到了它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法西斯轴心国是以德国为核心的,希特勒的胜利是建立在进攻之上的,进攻一旦停止,它灭亡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巩固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2.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一美胜日)

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中途岛。美国成功截获了日军的密码,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最后,美国以少胜多,日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乘胜追击,在西西里登陆,攻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1943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胜利的曙光。 3、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地图,东西夹击德国进军路线。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逼近德国。苏军也在东线发动猛攻。从此德国便陷入盟军东西夹攻之中。1945年初,两线军队相继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为加快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三、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溃灭,欧洲战事胜利结束。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会晤,重申对德国问题处理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9月,日本签定投降书。这样,一场人类文明史规模空前的战争结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彻底胜利。

提问:那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板书设计: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二、最后的胜利

11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课标: 教学目标:

1、知识: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

3、能力: 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讲授新课:

先指导学生看书,制表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七八十年代 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90年代 一、战后的繁荣

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二、 危机和经济调整

原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三、新经济的出现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 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P50页图片说明的问题:

“互联网”显示了美国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更能说明美国高科技的发达、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强以及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等。

【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或“基本特点”时, 例如“特点”,从发展过程上看,五六十

12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 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促进以信息产代 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