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给我们的启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刘邦给我们的启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945ad076a20029bd642d12

幸亏滕公下车收载,两人才得以脱险。刘太公、吕后曾被项羽抓去做人质,楚汉末年,项羽眼见粮食越来越少,很担心,就威胁刘邦,要煮了刘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司马迁着,《史记·项羽本纪》。)父亲也不要了,你煮吧,到时候分给我一杯羹。歹毒!

看到这些恶劣的事情,许多人或许觉得刘邦不是好父亲,更不是好儿子,将父亲、孩子置之于死地而不顾,是不仁之人。但是,如果参考孔子评价管仲,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

孔子与子路的对话是什么意思呢?

子路问:“齐桓公殺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因此自杀殉难,但是他另一个师傅管仲却活着。”接着又说:“管仲该不是有仁德的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间的盟会,停止了战争,全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孔子认为管仲是有仁德之人,因为他想到的是百姓苍生,制止了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这是大仁,比召忽以身殉难的小仁义,妇人之仁宏大得多,高远得多。

刘邦这种行为跟管仲的行为不是有相似之处吗?刘邦诛灭暴秦,打败残暴的项羽,结束了多年的战争,让更多的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拿广大的人民和刘太公、孝惠帝、鲁元公主相比,多寡、轻重,大家一看就明白了。所以刘邦是仁义之人,是大仁义,非妇人之仁。

刘邦贵为皇帝之后,在一次为太上皇贺寿的时候,笑问刘太公:“始大人常以臣亡(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邦荣归故乡,在沛大摆宴席款待父老乡亲,饮酒到高兴的时候,教一群孩子唱歌:“大风起兮云飞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心情应该是非常痛苦的,他感到没有可信之人帮他镇守疆土。

这些无不看出刘邦的童真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