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论文撰写与答辩A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技师论文撰写与答辩A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82e9afa700abb68a982fb36

目、出版单位、出版年月,参考文献可按以下格式撰写。 参考文献

1、应道宁著:《计算机绘图》,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0

2、毛志坚等编:《现代汽车大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十附录

附录是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有时论文写好后,又有新的资料需要补充,也可在附录中附上。

以上所谈的是一般技师论文的各基本项的共性内容,适用于内容较多,篇幅较大的论文写作,但不是绝对死板的公式,根据不同工种要求和特点,可以精简一些,有些项目可以合并,以便达到反映作者在本工种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目的。

第五节 技师论文的写作步骤和评审标准

一、 技师论文写作的一般步骤

这了使撰写的论文中心突出,论据正确,层次分明,除了做好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外,在动笔之前还要做好规划,对技术工人来说,论文写作有以下步骤。 1、拟定论文提纲。

提纲是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论点、论据,如何提出问题,选择哪些材料,在全篇布局上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提纲的内容应包括全文的基本要点,各段落的安排,大、小标题名称等,并要把这些构思用文字写下来。

一个完善的大纲,能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利于撰写论文的顺利进行。

2、写成论文初稿。

根据所拟定提纲和准备的材料,按照论文的各项要求,特别是正文的内容和要求,按提纲的顺序,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作充分的说明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写成论文初稿。

3、虚心求教。

初稿写成后,可虚心向老师、周围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求教,俗语言“旁观者清”,要多征求人们对所写论文的论点、分析、文字书写等方面的意见,然后根据别人的正确意见进行修改。 4、反复修改,提高论文的技术质量。

论文初稿只是完成论文的初步基础,要提高论文质量,要不惜时间,不怕修改,不惜修改。要检查论点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完整,材料是否真实,文字是否精练,标题是否贴切等,对撰写的内容要细心进行思考、推敲。该删的舍得删去,该增的不惜功夫增加。这样经过反复修改的论文才能成为质量较高的论文。

二、 评审论文的基本标准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工作的经验,尽管工种不同,各工种都有其特殊性,但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从以下方面对论文进行评审的。

1、论点、论据是否正确。

这是全篇的龙头,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这是评价论文的立足点。

2、措施是否可行。

技师论文多是应用技术论文,不少还是技术总结式的文章,是长期技术实践的总结和提高。所以,在实践中的措施是否可行,这是衡量技术实践是否合乎客观实际、符合生产要求的重要步骤,技术措施不行,则该项目就不符合实际需要,也可以说该项目就失去意义,所撰写论文的技术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3、理论分析是否合理。

用专业知识对实践中发生的现象、所取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是衡量论文作者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技术工人所写的论文特别要避免把论文变成数据、现象的罗列和堆砌,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是提高论文技术含量的关键步骤。 4、阐述是否清楚。

文字的说明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中心是否突出,这反映了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如果文不对题,让人读后也不知所以然,那么评审专家就很难对作者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作出评价,确定作者是否达到技师资格要求。 5、效果是否良好。

技师论文多是技术实践的总结,通过实践,效果如何?特别是经济效果和技术效果如何?这也是反映该实践是否符合客观要求的重要依据。

6、问题是否存在。

在论点的建立,材料的选择,措施的实现,理论的分析,语言的表述甚至是图形、符号的绘制等是否还存在问题,程度如何?是一般性错误还是实质性错误等都是对论文进行评审的重要内容。

第六节 端正认识写好论文

一、提高认识

参加技师考评的技术工人一定要明确撰写论文的必要性,克服某些糊涂观念;要充分认识撰写论文的根本目的是了提高高层次技术工人的素质,提高劳动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能力。这是一次系统的学习过程和难得的训练机会,应该十分珍惜,要转变任务式的被动态度,把撰写论文变成主动式的自觉要求。 二、树立信心

技术工人大多数从未撰过论文,对撰写论文多数信心不足,写什么?怎么写?如何下手?普遍存在畏惧情绪,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广大技术工人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从事生产产实践,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具有写好论文的丰润工壤。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撰写论文的基本知识,树立写好论文的信心,勤奋努力,技术工人也一样能写好论文的。例如,广州市某厂的老工人黄监顺,1996年参加技师考评时已57岁,只有初中文化,他多年从事电机修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电机修理经验,写出了“电机修理工作中的体会”,文中阐明了用本人创造的“后退式穿线法”取代传统的操作方法,简化了工艺,提高了绝缘质量,取得了“高效低耗”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