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fe939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0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开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

理科综合生物

1.下列各项描述的化合物中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A.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B. 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有调节功能的有机物 C. 三磷酸腺苷,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D. 细菌的遗传物质,人体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4、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组成元素有C、H、O、N,有些还含有S。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因此,二者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A错误;酶具有催化功能,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激素是具有调节功能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分为肽类、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等。其中氨基酸衍生物、多肽、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有些还含有P、S;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因此,酶和激素的元素组成可能不相同,B错误;三磷酸腺苷为ATP,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ATP和RNA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C正确;细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人体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为血红蛋白。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有C、H、O、N、S、Fe。因此,DNA和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2.下列实验或研究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①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②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③探究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A. 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从而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H、N、C、S、P和O等的同位素。 2、高中阶段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

181818

①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鲁宾、卡门——O标记H2O和CO2 144

②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途径,即卡尔文循环:卡尔文——C标记CO2 3

③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H标记亮氨酸

3532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S、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15

⑤DNA的半保留复制:N标记DNA

3

【详解】科学家用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①正确;证明细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胞膜具有流动性,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膜蛋白,不涉及

1414

同位素标记法,②错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利用C标记的CO2,来探究CO2中的

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③正确;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不涉及同位素标记法,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3.图1为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X是细胞中所有大分子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B. 图1中A、B基因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

C. 图2曲线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rRNA增多 D. 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的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孔可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由图2可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G1和G2期时,RNA相对含量明显增多;S期和分裂期时,RNA相对含量低。

【详解】图1中的X是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其具有选择性,比如DNA分子不能通过,A错误;基因转录的产物是RNA,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不是DNA聚合酶,B错误;图2中RNA的两个高峰主要是由于转录产生的mRNA含量明显增多所致。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不是rRNA,C错误;图2中,处在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发生转录过程,且已转录的mRNA不断发生降解,导致RNA相对含量低,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4.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等位基因中有一个突变基因即可患病的遗传病 B. 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相应位置缺失2个碱基对所致 C. 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 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准确诊断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详解】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等位基因中有一个突变基因即可患病;若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等位基因中有两个突变基因才会患病,A错误;由于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所以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是基2=6个碱基对所致,B错误;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故基因突因相应位置缺失3×

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通过染色体检查可确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β地中海贫

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5.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1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 B.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 C. 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 D. 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细胞代谢旺盛,机体产生的热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感受器感受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详解】由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A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的细胞,而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因此,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B正确;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并分泌相关激素,导致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下降。因此,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低,C错误;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促进细胞代谢,机体产生的热量增加,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Y B. 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C. F1代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