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c28ca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db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

下学期期中试题

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小题。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则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

- 1 -

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人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D.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2.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 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2 -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

- 3 -

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5分)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梅 花 绝 句

陆 游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①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玉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诗句进行赏析。(5分)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 。王维《汉江临眺》

(2)云横秦岭家何在 ?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4)人人尽说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

韦庄《菩萨蛮》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