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 专访厦门第三中学校长吴雪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 专访厦门第三中学校长吴雪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433eb1f8c75fbfc77db2ba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专访厦门第三中学校长吴雪慧【厦门日报】

吴雪慧在1983-1989年间曾就读厦门三中,只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人生转了一个圈,竟“安排”她回到母校任职。在三中,她和老师们执著求索创造出一个“幸福校园”。目前还在厦大教育研究院攻读教育博士的她,将导师潘懋元教授所提倡的“学以致用,掌握教育规律要在运用上下工夫”的理念充分运用在学校的管理中。

记者:您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有何特点?

吴雪慧:不管孩子资质如何,老师要永远相信他是有希望的,是好的,不放弃他,要细心培养他,协助他找到幸福人生。

在管理方面,学校变“管”为“理”,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大力宣导“校级为中层服务、中层为一线老师服务,老师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工作要求。在短短的10个月内,为师生们办理了50件实事。教师的“积极专业成长能量”一旦被点燃了,学校怎么可能不会前进呢?如今的厦门三中已从“人人有事做”到“人人兢兢业业做事”再到“人人高兴做事”的,管理层面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记者:您想让老师要做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如何理解?

吴雪慧:我们一直鼓励老师做有浪漫教育情怀的老师。在很多老师眼里,每位学生

都是好苗子,“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比如高三(3)班的方娇同学,在初中默默无闻,这两年多的高中学习所取得的成绩,是她始料不及的。而且,她在活动、协调、组织、管理等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频频获奖。适合就是最好的,是三中这块沃土培育了她的自信。

记者:据说贵校有些老师不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吴雪慧:是的。在三中,高效的“名师教学模式”逐步被推广,廖天桥、王建宽、林凤兰、吴敬权、邱素蓉、赖雪娟、武永红、胡振峰等老师精编的习题,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完成,因此几乎不布置作业。他们的学生尽管没有家庭作业,但是成绩在湖里区总能独占鳌头。

如今,三中正式了启动“高效课堂”,即学生成绩的提高并非靠题海战术,而是靠老师精讲、精编的作业。另外,我们还启动了“三中讲坛”,每个月邀请名家来校开讲,介绍最新教育理念、教育热点,点播大智慧、激发创造力,以此来刺激老师专业成长的“神经”。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们的“班主任轮岗制”。

吴雪慧:对孩子来说,班主任就像家长。家长好不好,关系着孩子的成长;班主任队伍强不强,关系着学校的管理效能高低。班主任身上承担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每学年,让我头疼的是如何从230多个老师中里挑出60个优秀老师担任班主任。

以前是能者多劳,班主任当得好的老师一直当,当不好的老师一直不用当,造成一部分老师累得要命,另一部分老师则相对较轻松,这样不利于老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削弱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试行“班主任轮岗”制度,把近十年来每个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年限、工作质量等情况都用数据统计出来。用统计数据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那些当班主任时间较长又做得好的老师合理轮休,而让充满干劲的年轻的老师上任,对他们进行专业化案例培训,并实施班主任目标考核管理。事实证明,这样的轮岗制度确实达到了双赢的效果,这些被委以重任的新班主任完全有能力胜任班主任的教书育人工作,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在锻炼中得到了提升。

文/本报记者 吕晓倩 日期: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