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51b024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f

(2)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夕,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当初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一言论最能说明 ( )

A.石油是意大利的侵略能否得逞的关键 B.英法纵容了意大利的侵略行为 C.入侵埃塞俄比亚使一次军事冒险 D.国联对意大利进行了有效地制裁

(3)下列事件对法西斯势力的恶性膨胀,及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时间顺序应为 ( ) 1.《慕尼黑协定》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3.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4.《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A.1/2/3/4 B.4/1/2/3 C.2/1/4/3 D.2/1/3/4 (4)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否决,只有埃塞俄

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 )

1.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其重要作用 2.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3.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4.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1/2/3 B.2/4 C.2/3/4 D.1/2/3/4

(6)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 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 ) A.吞并奥地利 B.割让苏台德地区 C.进攻波兰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7)材料题:

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国有牢固的同盟关系,~~~他又与苏联结盟,而苏联是按照法国盟友所起作用的大小来提供

援助的。~~~捷克斯洛伐克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有重要的军火工业,还有防御德国的坚固

工事。~~~这些工

事正好设在苏台德地区。

材料二:德军当时只能部署55个师,而且其中5个作战师和七个后备师必须放在西线,因而只有43个师可以放在捷克斯洛

伐克等地。而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有45个师拥有多达百万人的武装力量~~~加上当时法国有100

个师德兵力。捷、

法加在一起,兵力超过德国人一倍以上。在兵力对比上,德国实际上处于劣势。9月27日,德军

参谋本部给希特勒

送了一份备忘录。~~~得出结论说:纵使小小的捷克斯洛伐克单独作战~~~也能抵抗三个月;假

如他得到外援,则

德军实在无力两线作战。

材料三: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他,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

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法国为什么要出卖自己的盟友? (3)这一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

(5)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

知识点总结: 1.德国入侵波兰

(1)标志: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波兰战败原因:1.波军部属不当;2.波军装备十分落后 ;3.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4.在西线英法对德宣而不战,是波兰孤立无援。 2.法国的沦陷

(1)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国内民心沮丧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2)军事理论落后

(3)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德军攻入法国,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国海军几千艘各类船

只,将33万多名联军,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敦刻尔克大撤退

的作用)

3.不列颠之战<第一次和史上最大规模空战>

(1)英国成为战胜国的原因:英国为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政府抵抗决心坚定,军事设施先进;德国是他国作战,作战

目标制定有随意性。

(2)结果和影响:粉碎了德国空军闪电战计划,希特勒入侵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使德国重蹈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

4.北非战场的激战:1941年5月东非古国埃塞俄比亚光荣复国。(1936年5月——被意占领);1941年2月,隆美尔赢得

了“沙漠之狐”的称号。

?

练习题:

(1)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 )

A.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灭亡对应各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大量实力 D.波兰保持独立会影响欧洲大陆均势 (2)二战开始后,德国陆军遭受的第一次失败是 ( )

A.敦刻尔克大撤退 B.不列颠之战 C.对波兰的进攻 D.莫斯科保卫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根本的因素是 ( )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C.英法德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4)下列史实与 法国沦亡无关的是 ( )

A.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 B.德国主力突破了马奇诺防线 C.英法在对的开战后坐失战机 D.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

(5)强大的法国军队未能摆脱失败厄运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事思想的落后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C.希特勒军队的闪电战 D.荷兰比利时的投降

(6)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

着胜利。是指 ( )

A.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B.鼓舞了英法两国军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C.为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和合作

(7)希特勒说: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猜能反对俄国,这主要是因为 ( )

A.西线的英法是德国的主要威胁 B.德国制定了切实有效的侵略计划 C.苏联强大,需要认真对付 D.希特勒极力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8)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

1.对战争蓄谋已久准备比较充分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 3.法西斯采取闪电战的技术 4.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1/2/3 B.2/3/4 C.1/3/4 D.3/4

(9)1940年12月,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的投降

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实了这一论断 ( )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10)“二战“爆发后,丘吉尔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这说明丘吉尔:

1.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 2.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政权 3.站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

立场和反共、反苏 的立场上

A.1/2 B.1 C.2/3 D.1/2/3 (11)材料题:

材料一: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

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材料二: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

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切降临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材料三:~~~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他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

~~~我希望向您重

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

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以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张伯伦与丘吉尔的辩论源于何事?二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2)用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客观史实给以上辩论做一个是非认定。 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

知识点总结: 色方案与曼施

坦因方案:德国——法国。

2.德国入侵苏联:

(1)目的: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准备:1.1940年,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2.德军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扫清进攻苏联的侧1.几大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德国——苏联;白色计划:德国——波兰;施里芬计划:德国——法国;黄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翼。3.占领和控制

了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

(3)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失败的原因:1.苏联对德国发动进攻时的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主力部队的部署也过于靠近国境

线,战前萧反政策,是苏联失去了大量优秀军事指挥员。

(4)苏德战争爆发时间及影响: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

一步扩大。

3.太平洋战争的过程:

(1)日本对外侵略的目标是占领中国,征服东亚;

(2)1940年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这严重威胁到英美等国的利益;

(3)日本于1940年9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国宣布对日本是性贸易禁运,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给日本的经

济套上了枷锁。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

(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2)过程1.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2. 美国又在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

3.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并于8月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

世界和平的决心。

4.苏、美、英三国领导人举行了莫斯科会议,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盘那个开始联合行动。 5.1942年元旦,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形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它的组成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

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练习题:

(1)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大面积失利的原因不包括: ( )

A.依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无心备战 B.主力部队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缺乏纵深防御 C.30年苏联的大清洗运动导致优秀指挥员缺乏 D.对战争爆发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2)下列关于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 )

1.目的是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 2.损害了芬兰的利益 3.把过节向东移动了150-400千米 4.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A.1/2/3 B.2/3/4 C.1/3/4 D.1/2/4 (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

A.英美对日贸易禁运 B.“一战”后美日矛盾激化 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D.日本海军实力逐渐强大 (4)使二战规模扩大到最大的是 ( )

A.北非战场的开辟 B.不列颠之战的爆发 C.苏德战争的爆发 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的珍珠港位于太平洋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