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研究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研究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aa329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8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与消音器之间。

大力发展无污染的动力能源车。

加强行政管理,配套法规和标准,严格执法和健全法制。如: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技术标准,控制燃油标准;管制正在运行的机动车辆;发展公共交通,控制私人汽车拥有量;实行车辆分流行驶;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2.3 汽车噪音的防治措施

汽车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和阻尼减振,也被称为无源控制技术。

吸声降噪:在任何有限的空间内,噪声源辐射噪声形成的声场都包含直达声和混响声两部分。如果在噪声源周围的有限空间内布置一些可吸声的材料,就会降低声能的反射量,使混响声部分大大降低,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隔声降噪:当声波在传播途径中,遇到匀质屏障物(如木版、金属板、墙体等)时,由于介质特性阻抗的变化,使部分声能被屏障物反射回去,一部分被屏障物吸收,只有一部分声能可以透过屏障物辐射到另一空间去,透射声能仅是入射声能的一部分。由于反射与吸收的结果,从而降低噪声的传播。

阻尼降噪:当汽车行驶或机器运转时,这些金属薄板受激励而振动时,往往辐射噪声并成为机器上的主要噪声辐射部位,是很严重的噪声源。对于这类金属薄板振动辐射的噪声,常采用阻尼降噪技术。阻尼是指系统损耗能量的能力。从减振的角度看,就是将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可以损耗的能量,从

而达到减振的目的。阻尼技术就是充分运用阻尼耗能的一般规律,从材料、工艺、设计等各项技术发挥阻尼在减振方面的潜力,以提高机械结构的抗振性、降低机械产品的振动、增强机械与机械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减少因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声辐射,降低机械噪声。此外,阻尼还可以使脉冲噪声的脉冲持续时间延长,降低峰值噪声强度。

空气动力噪声的控制:消声器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技术措施。在空气动力机械的输气管道中或进、排气口上安装合适的消声器,就能使进、出口噪声降低20-50dBA。因此,消声器广泛用于各种风机、内燃机、空气压缩机、燃汽轮机及其它高速气流排放的噪声控制中。

对汽车噪音的控制,除了上述的方面还可以从设计上进行优化和零件优化选用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3 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7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一是汽车的能源动力,二是汽车系统的智能化,三是汽车安全技术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可以用电、氢、二甲醚等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来源,采用先进的动力控制技术、驱动技术和新型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也包括太阳能汽车、风能汽车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方向,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舒服的驾驶环境,另外一面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行车安全。在汽车智能软件系统的开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智能声音识别系统的开发,目的是识别各种声音,使人们在行驶中不会乏味,帮助人们合理利用时间。(2)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其中包括了无人驾驶技术),目的是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能,使人们在发生交通意外前,作出最为安全的判断,实现车内乘客的安全保障及与车辆、行人的安全性。

汽车安全技术将来会是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的一体化控制,从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来看,加入安全辅助系统和主动转向系统的技术研发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将近距离雷达、远程雷达、影像传感、转向及翻滚角度传感、稳定控制电子传感等诸多技术结合在一起,对驾驶环境实施全面监控,集中比较、分析多方面的数据,在必要时启动最适当的下一级系统,自动地或辅助驾驶者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车辆、乘员乃至行人的安全。

面对这个被汽车污染的环境,汽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在未来的发展中肯定是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在提高人们出行安全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何乐而不为喃?

8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剑锋 周旌.《汽车内部污染的特点与控制措施》[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2]彭科峰.《守护“看不见的安全”》[J].中国科学报 [3]张维.《汽车噪音的危害》[J].中国安全生产网 [4]耿永生.《汽车尾气污染及其控制技术》[J].环境科学导刊 [5]傅毅生.《汽车车外噪声控制》[J].汽车科技;2006年05期 [6]蒋真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理论题目初探》[J].中国百科网 [7]朱昌慧.《浅析汽车产生噪声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8]陈渔.《新能源汽车: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J].群众;2010年08期

[9]陈维平.《浅谈汽车发展方向设想一智能汽车未来前景》[J]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2013年17期

[10]陈芳芳.《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汽车制造业

9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致 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回想我大学3年时光,不免为自己荒废学业,沉迷玩乐而唏嘘。

首先我要感谢我论文的指导王老师,在论文选题、资料查询、数据获取、开题报告及撰写过程都得到王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使我在完成论文及专业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感谢我在实习时遇到的张海刚、何发钛、李小奎、曾海强,和我的好友吕世成、刘继洋、薛玉磊、王科胜等人。在此向王老师和他们致意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