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语段应用》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语段应用》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4989b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6

中考专项练习:语段应用

一、选择题

1.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句子: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

文段:①“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②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③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④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 A.①句后 【答案】D 【详解】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文段中第②③④句是一个整体,句子中的“这个最单纯的事实”指代的是第②③④句的内容。故选D。

2.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老师用一句话鼓励他。下列不贴切的一句话是( ) A.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②句后

C.③句后

D.④句后

1

D.不怕慢,只怕站。 【答案】C 【详解】

C项是鼓励人们读书的,而这里是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要鼓励其坚持下去,肯下功夫。A、B、D刚好表达了鼓励其坚持、下功夫的意思,故选C。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①③②④⑥⑤ B.④③②①⑥⑤ C.④①③②⑥⑤

2

D.①④③②⑥⑤ 【答案】B 【详解】

先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描写的是父亲早起踏黄泥的情景,再结合答案特点,能确定④为首句。①③句比较,①句中“父亲浮在雾里”,说明我已经起来,这是自己眼前之景。而③句才交代自己起床,显然应该在①句前面。这样基本确定应该选择B项。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微型雕刻。

②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通常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

③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就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④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⑤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⑥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

⑦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 A.①③②⑥⑤④⑦ B.⑥④②⑤①③⑦

3

C.②⑤⑥④①③⑦ D.②⑤①③⑥④⑦ 【答案】D 【详解】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说明的对象是“微雕”②句为首句,然后介绍微雕的发展⑤句,排除AB两项。接着介绍中国微雕的历史发展①句,然后举例王叔远的“核舟”的例子③句,写到明清⑥句,最后到20世纪60年代⑦句。故选D。 5.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飞机即将进入跑道起飞,机长要求乘客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一位乘客还在用手 机玩游戏,空姐走来劝阻他,她应该这样说: A.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关闭您的手机。 B.请注意自已的行为,你已经违反了航空安全条例。 C.请你立即关机,你想害死大家吗? D.机长的要求没听到吗?请遵守社会公德。 【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运用,对于劝说词,要求做到,有礼貌,表述得体,需要向对方提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