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模拟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模拟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3ece81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9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2分)

1.【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解答】废弃:抛弃不用。 花费:因使用而消耗掉。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辩护:针对指控提出事实、理由来申辩。 辫子:把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条条儿。 故答案为:

废 费 沸 辨 辩 辫

【点评】要想掌握好词语,首先就要对字进行区分,无论是同音字,还是形近字,都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认清同音字,关键是能根据它们表示的不同意思,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确定带点字的读音。 【解答】A.有误,混淆(h?n)错,应读:hùn。

[hùn]搀杂在一起:~杂。~为一谈。[hún]糊涂;不明事理。 旮旯(lán)错,应读:lá。

B.有误,强迫(qiáng) 错,应读:qiǎng。

[qiáng]力量大(跟“弱”相对):~国。富~.身~体壮。工作能力~.[qiǎng]勉强:~笑。~辩。~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 C.正确。

D.有误,菡萏(hán)错,应读:hàn。 故选:C。

【点评】用错字,读错字是小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表达,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细心分析所给词语,结合具体语境,然后找出用错的字。

3.【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有误,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状”改成“壮”。 B.有误,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振”改成“震”。 C.正确。

D.有误,绝口不提:这件事情绝对不和别人说。“决”改成“绝”。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分析】考查了词语的正确运用。小学生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解答】A、B、D运用正确。

C.有误,头晕目眩: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繁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用在此句不恰当。 故选: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5.【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改为陈述句,把“怎么能……呢”改为“不能”,结尾用句号。 (2)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大雨冲刷过的”。

(3)写出句子意思。蜀:四川。好:喜欢。以百数:有上百件。据此翻译即可。 (4)修改病句,缺少主语,去掉“使”。

(5)仿写句子,写出下雪时的情景即可,用上比喻句。 故答案为: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2)路灯照着马路。

(3)四川有个姓杜的先生,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上百件。 (4)通过消防演练活动,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消防逃生技巧。 (5)黄昏的时候,雪突然下大了,像扬。像洒。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8分)

6.【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根据课内外的积累及题目中的提示完成,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句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意思是说还在欣赏两岸猴子的叫声中,我乘坐的小船已经过了很多座山。 《早发白帝城》全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答案为: 轻舟已过万重山。

【点评】我们在课内外的阅读中,要注意古诗中名句的积累与背诵,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7.【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出自宋朝诗人卢梅坡诗《雪梅》,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苏轼在《题西林壁》,民间俗语。 故答案为: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分析】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

【解答】选自《秋天的雨》。 故答案为:

一曲丰收的歌 一首欢乐的歌

【点评】课文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三.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9.【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1)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故答案为: (1)自言自语; (2)五光十色。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0.【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答案为: (1)满载而归; (2)眼疾手快。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四.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9分)

11.【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故答案为: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孙悟空。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2.【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注意积累历史、地理、作家和作品知识,解答这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