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11819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7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环境管理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行为的一种行为。

环境管理——研究环境的现象,防范环境的危机,消灭环境的灾难,调和环境冲突的学问。亦即探讨人类与环境的间种种关系的科学。目的:解决环境问题,维持一个可合理运作的环境系统。

2.环境管理的三个阶段

?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

?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环境规划:人们为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作出的合理安排。对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等予以合理分配及以达成政策目标的策略。

环境规划的本质就是强调前瞻性的治本和防患措施

4.环境规划的要素

① 实施环境影响评估

? 运用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式,预测不同经济发展方式或不同工程设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决策与规划提供信息。

② 维持自然环境系统

? 一个发展行为的规划应先从生态着手,注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持利用等互动关系,以求环境最佳利用。同时对生态、社会和经济各种标准加以判断,而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共荣。

③ 量化规划判断标准

? 一般性环境目标比较抽象,有必要再细分成较具体而明显的标准及可量化评估的准则。

5.环境规划的任务:①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

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②现状评估——发展预测——环境目标 6.环境规划与管理关系: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7.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思想观念,对人类自身

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8.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①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②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①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②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③ 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 ④ 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

10.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即人、物、资金、信息、时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方面,即个人、企业、政府。

1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注:具体内容P17)

12.环境规划原理: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使所有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又目前所进行的环境规划主要以经济损失(环境投资)最小或经济效益最大或满足环境标准为目标。

13.环境规划作用: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

14.环境规划的类型: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 15.环境管理原理:“从人类一环境系统出发,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手段,对人们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这一目标的管理活动”。

16.环境管理的目的: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

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

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17.环境管理的对象: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包括政府行为、市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另: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关注P18-19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1.基本方针:(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坚持发展战略方针 2.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2)采取有效措

施,防治工业污染。(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3.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三大政策,即“预防为主,纺织结合”政策,“污染者自费”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4.环境法律责任包括环境刑事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概念见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