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40b45d676eeaeaad1f330fe

三、论述题(每道题16分,共32分) 1、试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答: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其一,学生是教师分析研究的对象,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不能颠倒两者的位置。 其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管理教育对象,自觉服从教师合理的调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学习是学生的基本荣榴。 (2).学生又是教育的主体

其一,学生对于教师及教师的教育影响有其主观评价,对教师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其二,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其三,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主体。

2、根据你的理论学习和个人实践,阐述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实施困境及其原因与解决策略。

答:(1)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益侣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岷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

(2)主要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3)基本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开放性,基础性。 (4)实施困境及虽原因:素质教育政策难以落实,实际盛行的是应试教育。教育体制改革不配套,教育理论研究落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滞后。 (5)解决策略:

①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②提高教育质量,播下理想的种子,激发学生兴趣 ③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④将教育的过程真正变成培养人的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问题:

1、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虽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2、上文揭示出什么因素对方仲永的身心发展有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试分析论述之。(16分)

答:一个人能否成功,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后天的教育更重要,更能起决定墟履因素。告诫我们要努力学习,否则连普通人的标准都达不到。仲永天生聪明、有才智,年纪小小就能作诗,但最后却得到“泯然众人”的结果。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地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天才方仲永为什么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我觉得这是方仲永父亲的错,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他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仲永的父亲贪图财富,在仲永年小的时候,每天带着他四处拜访,寻逑利益,而不让他去学习,耽误了他学习的机会,白白荒废了一个天才的一生。这也告诉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给子女最好的教育,而不应该着重与眼前的利益。

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勤奋的。”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学习又是那么重视,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勤奋学习。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最好的时机,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能“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