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版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题型精准练题型六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省2020版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题型精准练题型六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d682f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3

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并通过分液从下口放出溴的苯溶液 -1 D 用0.100 mol·L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烧碱溶液 1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1)NH3+H2O+CO2+NaCl===NaHCO3↓+△

NH4Cl,(2)2NaHCO3=====Na2CO3+H2O+CO2↑;利用如下实验装置制备Na2CO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为稀硫酸,Y为碳酸钙,则可用装置甲制取CO2 B.装置乙中会有白色沉淀析出

C.将装置丙中所得滤液蒸干得不到NH4Cl固体 D.用装置丁加热NaHCO3固体可制得Na2CO3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C。A.氯气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能发生反应,A错误;B.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不能把固体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B错误;C.Na2SiO3溶液水解显碱性,逐滴滴入盐酸,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完全转化为硅酸胶体,C正确;D.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因为铁片发生钝化,则铁片为正极,铜片为负极,铁片表面产生气泡,但无法证明金属性强弱,D错误。

2.解析:选B。浓硫酸和碳反应所得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应该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然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选项A

-1

- 5 -

错误。若装置②只保留a、b,只要看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完全褪色就可证明二氧化硫被完全吸收,选项B正确。酸雨的pH小于5.6,而本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所以溶液的pH一定小于5.6,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转化为稀硫酸就不再反应,所以还有剩余的稀硫酸,溶液的pH会更小,选项C错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是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拆卸顺序应该相反,选项D错误。

3.解析:选D。装置①中产生的N2中含有水蒸气,应先干燥,然后通入后续反应装置赶走空气,避免空气对实验造成影响,故装置②中盛装浓硫酸干燥氮气,装置⑥中盛装稀硫酸可吸收未反应的N2H4,A正确;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从装置④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Cu(OH)2做氧化剂,被还原为Cu2O,N2H4做还原剂,被氧化为N2,C正确;加入反应试剂后,应该先打开K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关闭K1,再打开K2,待反应结束且冷却至室温后,关闭K2,再打开K1排尽装置中的N2H4,D错误。

4.解析:选C。①加热后溶液不变红,湿润的淀粉-KI试纸不变蓝,说明没有Cl2逸出,则Cl2被完全消耗,A项正确;加热后试纸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I2+2H2O===H2SO4+2HI,B项正确;酸性条件下,NO3也能将SO3氧化为SO4,故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 Ba(NO3)2溶液,不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C项错误;实验条件下,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故加热后溶液不恢复红色,D项正确。

5.解析:选D。A.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直接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lCl3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OH)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即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N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CCl4层颜色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

6.解析:选D。将金属钠放入无水乙醇中,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以探究钠能否置换出醇中的氢,但不能探究置换出的氢是否为羟基中的氢,A项不符合题意;AgCl、Ag2CrO4组成不同,Ksp(AgCl)=c(Ag)·c(Cl)、Ksp(Ag2CrO4)=c(Ag)·c(CrO4),不能根据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直接判断Ksp大小,B项不符合题意;将硝酸亚铁样品溶于稀硫酸,由于酸性条件下NO3能将Fe氧化为Fe,故不能检验硝酸亚铁是否变质,C项不符合题意;Na2S2O3和稀硫酸反应,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Na2S2O3的浓度,可以通过测定出现浑浊的时间来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7.解析:选B。乙酸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A项不符合题意;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使具支试管中压强减小,U形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可以验证硝酸

- 6 -

2+

3++

2

2-

2-

2-

2-

铵晶体溶于水的热效应,B项符合题意;蒸发FeCl3溶液可促使FeCl3水解生成的HCl挥发,从而使FeCl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后得不到FeCl3固体,C项不符合题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D项不符合题意。

8.解析:选D。MnO2与浓盐酸在常温下不反应,A项错误;试管②③⑥⑦中应依次盛装饱和食盐水(除HCl)、浓H2SO4(除水蒸气)、浓H2SO4(防止水蒸气进入⑤中)、NaOH溶液(尾气处理),B项错误;加热时,Al粉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应先滴加浓盐酸,利用产生的Cl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再点燃④处的酒精灯,C项错误;⑤用于收集AlCl3,⑥⑦的作用分别是防止水蒸气进入⑤中、吸收尾气Cl2,故⑥⑦可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代替,D项正确。

9.解析:选C。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以避免待装溶液被稀释,A项正确;Cr2O7(橙色)+H2O

2CrO4(黄色)+2H,向4 mL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溶液,平衡向右移

2-

2-

动,溶液由橙色变成黄色,B项正确;KI过量,因此不管该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均有I2和I,故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项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因此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溶液蒸发至出现晶膜时降低温度,KNO3大量析出,而氯化钾留在溶液中,过滤即可得到KNO3晶体,D项正确。

10.解析:选AC。此反应体现了乙醇的还原性,A正确;铵盐直接加热不一定都能放出氨,B错误;酸性条件下,I被H2O2氧化生成I2,I2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在四氯化碳中显紫红色,C正确;两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SO4+2Cl+4H,若SO2或Cl2剩余,仍然会使品红溶液褪色,但由于发生上述反应,漂白效果会减弱,D错误。

11.解析:选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在烧杯中,A错误;氨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收集氨时导气管需要短进长出,处理尾气时需要防倒吸,B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溴的苯溶液需要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错误;盐酸标准溶液应该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D错误。

12.解析:选BC。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碳酸钙与硫酸进一步反应,A项错误;由于氯化钠溶液饱和,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钠,因此碳酸氢钠以沉淀形式析出,B项正确;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所以将装置丙中所得滤液蒸干得不到氯化铵固体,C项正确;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冷凝倒流使试管炸裂,D项错误。

- 7 -

2-

- 8 -